而城市外的土地,在前朝時就是由地方土司負責管理,這樣的模式即便到了元朝也沒有改變。
明朝自然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處理,所以套用元朝的模式,給這些土司加官進爵的方式維持隸屬關系。
而且,這類土司制度還是世襲制,無形中加強了土司在地方上的統治基礎。
朝廷對土司的政策張弛,就是叛亂不斷的根本原因。
其實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到新中國建立,土司制度被從根本上瓦解才告徹底覆滅,因為新中國并不承認有高人一等的存在,不管是土司還是百姓都是平等的,世襲制度自然也不可能繼續下去。
清朝時期最大的叛亂太平天國運動,其發源地就在廣西,可見這地方的治安有多壞。
“看來,高新鄭是打算收服殷正茂為他所用,所以才留下他。”
張居正嘴角掛出笑容。
高拱能不能達成心愿和他沒關系,不過這樣下來,等魏廣德回朝,怕是和高拱的關系也不會多好,大家的關系可能也就是現在他和高拱的關系般,維持表面的安穩。
不過張居正其實最關心的還是,高拱下一個打算對付誰
魏廣德在外的黨羽眾多,之前想弄譚綸,譚綸自己跟兒遞交辭呈跑回去養病去了,不愿回朝被高拱鉗制。
想到這里,張居正忽然就想到了朱衡這位工部尚書。
其實之前沒人對工部有興趣,那是因為治水難題,不管誰坐上這個位置,都會面臨這個棘手的難題。
不能治理好水患,漕運就會斷絕,漕糧無法北運就會危及北方的安穩,彼時的工部尚書之位就是個火山口。
不過現在,朱衡貌似找到了解決漕糧運輸的法子,走海路,那就只剩下治水一事。
治水,華夏千百年來的難題,就沒辦法解決。
一旦漕糧能安全抵達北方,貌似工部的擔子就輕了一半,不知道高拱會不會對朱衡動手,安排自己人拿下工部。
張居正還在思索,但不管怎么說,高拱這些手段和他關系不大,他都能置身事外。
或許鷸蚌相爭之下,他這個漁翁左右平衡還能得利。
在張居正還在書房里猜測高拱下一步動作的時候,高府書房里,高拱正對手下吩咐道“給福建去信,務必拿到金科和朱玨二人給戚繼光行賄的證據。”
“老爺,事兒都過去這么久,有些事兒除了空口白話怕是找不到證據。”
“侵吞軍餉兵糧一事呢”
“怕也很難找到證據,這么多年下來,就算有證據也都已經被處理掉了,人證怕是都找不齊。”
“這么說很難罷免戚繼光的軍職了。”
“此事很難把戚繼光拉下水,不過常聽說戚繼光很大方,想來沒少在軍餉上動手腳,只要兵部愿意復查,還是有機會找到罪證。
此事可以為引,讓兵部徹查戚繼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