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看到魏廣德吃玉米,小皇帝朱翊鈞已經驚訝的叫了出來。
“陛下,作弄老臣可不是好事兒,須知當初曾有人以烽火戲諸侯,結果如何”
魏廣德心里偷著樂,或許今日是張居正或者呂調陽在的話,可能就一口把玉米粒來帶著玉米芯都吃下去了,畢竟以前他們八成是沒見過這東西的。
可這是讓他吃,那可能連帶玉米芯也吃下肚。
好似五六十年代,國家最困難的時期,玉米面或者說棒子面打磨成粉的時候,據說就是連帶著玉米芯一起磨,那東西味道不好,吃下去割嗓子。
其實這樣的反應,就是因為有玉米芯在其中的緣故。
要知道,單單是玉米粒的話,是不會有這么大反應的。
小皇帝一聽魏廣德的話,立馬面紅耳赤起來。
“師傅,受教了,學生知錯。”
說道這里,小皇帝朱翊鈞居然起身向魏廣德作揖,連“朕”都不用而是自稱學生。
魏廣德雖然信仰人人平等,可也得看什么時代,哪敢受皇帝行禮,急忙側身,示意自己不敢受禮。
“陛下厚待臣屬,讓臣能吃到如此美味,還得多謝陛下才是。”
魏廣德笑道。
往西苑找人,一來一回花的時間就不短,小皇帝和魏廣德在文華殿偏殿用膳,都吃完,小內侍開始收拾的時候,那邊才把人找來。
一個品級很低的太監,帶著兩個花匠此時已經跪在殿內。
“起來吧,朕來問你,這御麥是什么時候種在西苑的,種了多少,產量如何”
小皇帝朱翊鈞叫他們起身,連珠炮似的就把魏廣德的問題拋了出來。
那太監應該是西苑負責管花匠的人,但是他顯然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皇帝的問話,所以這時候下意識側頭看向旁邊一個年級稍長些的花匠。
魏廣德從這個動作猜測,或許這人為宮里服務的時間較長,知道的多些,所以那太監才會有如此反應。
不出所料,那花匠先是偏頭和那太監對視一眼,或許明白對方的意思,這才開口說道“回陛下,這御麥應該是前朝嘉靖三十四年左右被送到的京城,是云南土司覲見時上貢的貢品。
不過這東西當時只是煮食,味道普通,所以先皇吃了一次后就不再吃了。
不過看著果實好看,就讓西苑花房這邊學著種植了一些。
現在西苑靠近太素殿那邊種植了一片,其他地方就沒有種植了。”
那花匠說完,小皇帝朱翊鈞就詫異道“太素殿那邊不都是山坡嗎這東西能在山坡上種植”
要知道,大明朝使用的作物,現在可大多是傳統植物,俗稱的五谷雜糧。
在后世,五谷雜糧一般是指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
不過這個時候說的五谷,其實是指黃帝內經中記載的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是沒有玉米存在的,所以也有人戲稱玉米為六谷。
當然,隨著中國人種植糧食作物的變化,玉米不知道在什么時候也被納入五谷之一,但那也是時代變遷的結果。
“云南土司進貢”
不過這會兒魏廣德關注的不是這東西種那里,而是對它的來源產生了興趣。
“回魏閣老,確實是云南土司進貢,具體是何人還得查查宮里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