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光認為應該劃歸戶部,在他看來涉及田地之事都歸戶部管理才對。
而朱衡則明白這是魏廣德送功勞給他,自然也是寸步不讓。
隨后幾日,內閣連續召集戶部和工部商議新建衙門事宜,最終確定了農植所的設立,掛在工部之下,戶部也有監督之責。
農植所設郎中一人主管,員外郎兩人及主事若干,各地分所由主事一人主管等等,算是把農植所的框架給大致定下。
不過戶部出于節省經費的緣故,要求農植所所建分所需要報戶部批準。
但是在決定由誰出任農植所主事時,卻是遇到一個麻煩,概因為當今朝堂上熟悉農業的官員還真不好找。
明朝有官身而未授職的官員,其實吏部那邊是有不少記錄在冊的,不過對于這個位置上的人,魏廣德提出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熟悉和喜愛農業,愿意為此奮斗。
他可不想安排個政客在這個位置上,胡亂發號施令。
要知道,農植所既然已經建立,當下的主要任務除了嘗試種植御麥外,還要尋找紅薯、土豆一類種子。
魏廣德現在嚴重懷疑,他苦尋的東西,或許就在大明境內某地其實已經存在了,只是不被朝廷所知。
就比如之前他在南京看到的辣椒,還有如今在西苑出現在御麥。
農植所一邊要種植御麥,一邊還要向各地征調各種植物進行鑒別,若非喜愛此行當,怕是會敷衍行事。
“善貸,我看先在朝廷征集一下六部主事的意見,看看是否有人愿意調任農植所,現在朝廷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你不會真要兼著這個主事的差事吧”
奏疏宮里已經批了,工部也在京城安排好公署,可主事一職遲遲沒有定下人選。
值得一說的是,最近一次的朝廷人事任免中,就有升戶部右侍郎傅頤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太仆寺少卿董堯封為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等等。
魏廣德算是完成了對王國光的承諾,安排傅頤執掌南京都察院,而戶部也很快上奏漕糧海運的部議,言“萬世之利在河,一時之急在海。海道叵測,只宜皆此路以備。自萬歷元年始,只海運十二萬石為則。”
說話的是輔臣呂調陽,農植所衙門已經建立,因為定不下人,所以大小事務實際上是魏廣德在做主。
農植所除了拿到京郊一處皇莊做為實驗田外,又計劃在陜西和福建各建一所,嘗試種植御麥。
這也是沒辦法,京郊左近實在是找不到官田可以劃撥給這個新衙門,都已經被豪強權貴分配完了。
魏廣德還在猶豫的時候,首輔張居正倒是嘆氣道“若是早上幾年,馬負圖倒是合適的人選。”
“馬負圖”
呂調陽聞言,頭就轉向了張居正那里。
“他是我同年,叫馬一龍,字負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之前授職在南京國子監,他倒是偏好農業,曾廣招農戶墾種荒地,采用分成制,把收獲的一半給傭工,一年后荒地全部得到開墾并取得好收成。
他根據自己的農事經驗編輯農說,以陰陽理論闡述農業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另著有農經等書。”
張居正看著魏廣德和呂調陽看向他疑惑的眼神,開口把人介紹了一下。
“他人呢現在何職”
魏廣德開口追問道。
“去年人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