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后期滿清在遼東的崛起,其實就是國內經濟崩盤,遼東叛亂時朝廷無錢平叛造成的后果。
魏廣德對政治改革興趣不大,因為他認為狗改不了吃屎,就算張居正能壓服宗室勛貴一時,卻不能壓制他們一世。
與其去做清丈田畝這樣的無用功,不如開發商業,讓他們賺錢的心思不再集中的土地上,打破人們心目中“有土斯有財”的觀點才是當務之急。
發展商業,調控商業,不是明朝這種失控的商業環境,其實中國就可以發展的很好。
明朝對商業的政策,其實真的對商人很友好,雖然他們政治地位低下,難免受到官吏盤剝,但其他方面限制真的很少。
只要控制好對商人征稅的這個度,明朝經濟的發展速度可以超過歐洲,至于那什么工業革命更不在話下。
宋朝對商稅是過度征收,而明朝則是矯枉過正,反而太輕了。
在他們走進慈慶宮后,劣質棉衣就在眼前,不敢李太后心里到底怎么想,可她的態度也沒有出乎眾人意料。
“首輔、次輔,此事關系朝堂,不適合哀家干預。
但既然有人做出這等駭人之事,當嚴查,按律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不管涉及到誰,都由朝廷發落。”
慈慶宮里,兩件劣質棉衣被丟在地上,慈圣皇太后更是怒氣沖沖吩咐道。
話說的很漂亮,讓朝廷處置,該怎么辦就怎么辦,不過不管是張居正還是魏廣德都知道,此事沒法大辦,要的不過就是武清伯府丟出個替罪羊,把錢吐出來就行了。
你要上升到武清伯頭上,李太后那關也過不去。
她或許不會當場發作,但記在小本本上是絕對的。
“此事雖和武清伯有關,但想來是府中下人胡作非為鬧出來的,臣附議兵部的意見,還是要盡快完成兵服才是當務之急。
至于涉案人員,交刑部、大理寺議處就是了。”
點到閣臣,張居正就算想往后縮也是不行,上前半步答道。
聽到張居正的表態,李太后臉上表情沒有太大變動,但是視線落到魏廣德身上。
“臣附議首輔之言,此事多半是武清伯府下人所為,利用伯爺爭取到生意,而利欲熏心做出這等是來。
想來伯爺本意應該是為朝廷分憂,而主動承擔起這次軍服的生產。
要知道,五個月三十余萬件棉服,絕對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當初兵部還擔心無人敢當此重任。
伯爺馭下不嚴,宮里申敕一下也就是了。”
李太后聽到首輔和次輔的意見,臉色這才和緩下來,“唉,此事就不用報宮里,前朝商議著議處吧。
皇帝,武清伯那里,你派人看著辦吧。
哀家乏了,你們都退下。”
萬歷皇帝帶著張居正、魏廣德告辭出來,還有些不真實感。
母后把處置外公的責任丟給他,讓他看著辦。
“張師傅、魏師傅,你們看接下來該如何做?”
回去路上,朱翊鈞沒有上御攆,而是和他們一起步行往回走。
“朝廷上,接下來就是抓武清伯府負責采辦的管事,要回錢和料,至于武清伯,適當說說就是了。”
張居正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