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有些猶豫,我是持支持態度的。
你當知道,我一直在籌劃對倭國用兵進行報復。
現在對倭國情報的刺探,多是通過朝鮮和琉球進行,有點耗費時長,若是能直接和倭國通商,錦衣衛的人就能直接進入倭國刺探,帶回各種消息。
時間,才是情報最重要的。”
魏廣德開口說道。
“你所說的,是倭國的金山銀山吧。”
張科不客氣問道。
“算是吧,朝廷需要倭國的金銀資源。
別看大部分省份完成清丈田畝今年開始,一直到后年,朝廷的賦稅收入都會大漲,可那又如何?
朝廷花錢的地方也多了,但就是那掣電銃的打造,就比鳥銃貴了不是一星半點。
但你掌兵部當知道,掣電銃的實用性確實不錯,雖然威力弱點,但是發射快速,乃是維持我大明軍陣的利器。
而短管的掣電銃在宣大騎兵中試用后效果也是不俗,比原本笨重的百出佛郎機要強得多。
還有帶膛線的重型鳥銃,精準度高的可怕,說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也不為過。
這都是要錢的,沒錢拿什么打造。”
魏廣德苦笑道。
不知不覺,明軍裝備已經有了巨大變化,比歷史上更加犀利。
但是帶來的就是兵部每年的軍費開支猛增,重型鳥銃最為費錢費料,各衛所也只能裝備少量。
其實,最花銀子的還是水師戰船,不止需要造船,還要鑄造大炮,完全就是吞金巨獸。
歷史上,張居正改革雖然沒有盡善其功,但也完成了大部分省份的賦稅調整,國庫大增。
但是,當時的大明并沒有大造水師,所以財政有盈余。
而現在有了魏廣德這個穿越者,國庫收入增加了,可花銷也變大了。
本該連續三年結余的大明財政,這三年里總體依舊入不敷出,更別談什么盈余了。
這,還是在緬甸駐軍沒有大量耗用朝廷財政的基礎上。
現在緬甸駐軍的開支,都有地方賦稅支應,只不過結余不多,還多被截留下來鋪橋修路,建造城墻和港口。
張科進京的時間也不短了,自然知道朝廷財政的困境。
以前在地方上還不覺得,總以為閩浙招災,其他地方當有富裕。
“內閣的決定,兵部都會支持。”
終于,張科還是開口說道。
“大人,宣府急報。”
在魏廣德松口氣,打算再坐會兒就告辭回內閣的時候,外面進來報道。
“拿來。”
張科接過宣府急報,驗看彌封后拆開一看,說道:“俺答汗病倒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