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國力強盛了,其實不必繼續執行此策略,可魏廣德每每想到漢人在西藏地區的活動能力都感覺頭疼。
高原反應,就算是到了后世,依舊是無解的難題。
甚至,新聞報道里偶爾還會有因為嚴重高原反應而喪命的新聞爆出。
明軍出征西藏不現實,倒是蒙古高原的漢子去那里,反應會小許多,上了雪域高原依舊生龍活虎的。
“快讓人抄錄一份,我帶回內閣去。”
魏廣德開口對張科說道。
“好。”
張科答應一聲,從門外喚來書吏,吩咐他馬上抄錄存檔。
不多時,書吏就抄好宣府軍報送到這里,張科蓋上兵部文印,交給魏廣德。
“那我就先走了,按先前說的,年底兵部文書,重點放在緬甸叛亂上。”
魏廣德拿著宣府軍報起身告辭,臨走沒忘記提醒道。
“善貸放心,此事我會安排下去的。”
張科一邊回答,一邊送他出門。
魏廣德也沒耽擱,出了兵部坐上轎子,直接回到內閣。
沒有去找張居正,而是先回值房,提筆簡單寫下一份發給四川巡撫的文書,這才拿著文書和宣府軍報去找張居正。
“善貸回來了,來,坐下說話。”
張居正迎魏廣德進去坐下,這才問道:‘那批軍服都發出去了吧。’
“昨日最后一批已經起運,入冬前應該能送到將士們手中。”
魏廣德坐下后答道,“我準備明年運送的棉服,也由內閣連同都察院一起檢查再起運,免得
魏廣德又說道。
“這樣做會不會不好,兵部那邊”
張居正沒說完,但意思也很明確,怕兵部不高興。
“不至于,朝廷給的足夠,他們保質保量做出來,也會有不小的利益。”
經過小半年前武清伯那樁子事兒發生后,魏廣德就仔細計算了軍服的工價,直接干預了軍需采購里利益的分配。
要保證軍需供應的及時和質量,只能是把握分寸,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大家都懂,必須讓各衙門都能有一定分潤,才能保證公務安排下去能做好。
大體上,利潤三成給到商人手里,他們也直接承擔著軍需的質量保障。
剩余部分,都察院能拿到一成,主要是讓他們監督,避免偷工減料的情況再次發生。
剩余六成,大部就進了兵部和戶部,還有小部分是給到個軍鎮去的。
“唉,如今朝廷這制度,你我都沒法改,也只能修修補補一番了。”
張居正嘆氣道。
想當初,他們還未入朝任事時,在裕王府,魏廣德、張居正還有高拱、陳以勤他們,可是經常抨擊朝政腐敗,每每談及都說要厘清吏制,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可真到了這個位置上,也就是高拱曾經試圖做過,嚴肅處置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可最后卻發現,查不下去了。
真要查,不說京官,朝廷幾乎就得把地方官員整個兒換一遍,沒沾事兒的少之又少。
“叔大兄,國朝之初就如此,你我又能奈何。
說到底,還是太祖定下的俸祿太低,而宗室俸祿又太高。”
魏廣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