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般是沒有軍火貿易一說的,這從大明一直控制流入蒙古的鐵料就可以見一般。
正常情況下,每年互市向北方草原出售多少鐵鍋,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為什么限制鐵鍋,這就是因為鐵鍋是鐵器所制,自然也可以用來打造兵器。
不止限制兵器出口,還對鐵料都嚴格限制,由此也能看出大明的武器管制之嚴格。
現在魏閣老居然打算大批量向歐羅巴出售鐵炮,先不說能不能成功,就是這個想法在張居正等三人看來都是極度危險的。
“善貸,此事事關重大,按你所說,是準備大批量出售給夷人,先不說是否符合古之圣賢之道,單論朝廷,或許可以賺錢,但這錢可都沾著血,不可不可。”
張居正已經顧不得按照規矩,應該先詢問張四維和申時行的意見,就直接把自己的態度表達出來。
隨著張居正表態,張四維也馬上跟上,開始列舉朝廷這些年對蒙古的互市,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控制商品就是鐵器。
好吧,他家在山西,對于朝廷一直嚴格禁止和蒙古交易鐵器是深有體會的,多少山西商人想著偷偷向草原販賣鐵鍋,那可是幾十倍的利潤。
可就因為朝廷的禁絕,放著來錢的生意做不成,倒是邊鎮那些軍頭暗中不知道倒騰了多少出去,賺得盆滿缽滿。
“歐羅巴距離我們遙遠,賣出去有什么不行的。
而且鐵炮這東西可不比銅炮,打多了炮壁磨損后就得報廢,否則就有炸膛的風險。
銅炮更加持久些,但那東西太貴,估計也不好賣。
其實我倒覺得此事可以籌備,賣過去,他們打完仗,那些炮也差不多可以報廢了。”
魏廣德不以為意的說道,“還有,諸公不必此時就如此堅決反對,畢竟事兒應該沒那么快,除非西人和葡人開戰,從而引發歐羅巴諸國戰爭。
否則,按照現在的情況推算,戰爭沒那么快爆發,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
真要到那時候,自有當朝閣老們商議確定。
我只是說,現在我們需要為此做些準備,畢竟緊盯著歐羅巴火器發展,不能落后太多。
否則,真要歐戰爆發,而我大明火器落后,人家也未必愿意掏銀子來買。
我現在提出來,其實不過是未雨綢繆。
就算不賣,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是。”
“我看,魏閣老確實深謀遠慮,不管最后這單生意能不能做,確實需要工部在火器鑄造上下功夫,就算是為官軍準備犀利火器也是值得的。
甚至,王朝還可以將武器進行一些分類,將淘換下來的,不夠優良的火器,出售給臣服的藩國。”
申時行站在魏廣德一邊,不僅支持,還進一步說起對外軍售可以先從藩國著手。
“火器不好,直接回爐重鑄即可,何須出售藩國?”
這次說話的是張四維,可是此時大明通常的做法。
“朝廷也不是沒有對藩國出售過兵器,甚至還有少量火器。”
申時行也馬上說道。
大明出售兵器的國家,實際上只有朝鮮。
朝鮮缺乏鐵礦和冶煉技術,鑄造技術也不行,所以時常從大明采購兵器。
順帶著,也曾獲得一些火銃和碗口銃,許多被布置在釜山附近威懾倭人。
不過現在大明基本上已經淘汰了這些火器,其中一部分還被
當然,這樣的行為屬于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