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少量鳥銃被偷偷運出去。
錦衣衛發現了,但因為數量不大,也沒有采取行動。
敢這么做的人,背后自然有依仗,先不說動不動的了,他們其實還需要這些渠道幫他們向海外投送密探,也不適合這時候撕破臉皮。
這些事兒,通過錦衣衛簡報,幾位閣臣多少都知道一些。
若是不掌握更多的情報,做出決策的時候,特別是涉及外交事務,很可能出現差池。
這就是上面的領導整天都有看不完的文件,其實很多不需要他們做出什么決策,單純就是信息的傳遞,然后批上倆字兒“已閱”就表示他知道了。
張居正這個時候也已經冷靜下來。
確實,正如魏廣德所說,還是沒影的事兒,他只是對內閣通報一聲,接下來工部可能會增加這方面的投入。
武器開發從古到今就沒有一件簡單的,往往都是要反復制造多次,最后優中優選才最后定型。
現在武器從過去冷兵器向熱兵器過度,開發的費用也更好了。
冷兵器,還可以先畫圖,然后制造樣品,直接修改,不需要制造太多就可以定下里。
可火器不是,做出來還要實驗,消耗大量火藥,不行就得重新鑄造。
甚至,有時候要鑄造多門火炮進行反復實驗,金錢直接就撒出去了。
記得當初工部最先自己鑄造長管炮的時候,連續鑄造十余門都不行,消耗不少火藥進行測試,其中還炸了幾門。
最后,還是從壕鏡學到鑄炮技術再完善,才算掌握了這門鑄炮技術。
幾千兩銀子在工部的摸索過程中就這么華麗的花出去了,而壕鏡那邊也付出上千兩銀子的代價。
“此事,工部可以會同禮部、錦衣衛做下去,但是戶部那邊不會資助多少銀子,所以得他們自己想辦法籌集。”
張居正開口說道。
他必須這么說,擔心工部以后每年都向戶部要三、五千兩銀子,戶部有幾個三五千兩銀子這么浪費。
“所以,我才說可以允許把一部分已經不用的火銃賣給朝鮮、琉球這些比較恭敬的藩國。”
魏廣德開口說道。
好吧,算是把子補貼火器開發。
“其實,一些不太實用的,比如早前鑄造的一批鳥銃,也可以賣給朝鮮和琉球等藩國,也包括蘇祿王國,他們之前就請奏,想要購買我大明的水師戰船和火炮,也可以把淘換下來的給他們一些。”
魏廣德繼續說道。
他口中早前的鳥銃,其實是南京那邊最早鑄造的一批鳥銃,其中一支還在魏廣德手里。
那批鳥銃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只是后來在運到北方邊鎮后發現,因為口徑偏小,彈丸的破甲威力不夠。
自然,北軍看不上這批鳥銃。
實際上,對北方邊軍來說,如果不能打穿蒙古人身上的皮甲,這樣的火器和燒火棍子沒區別。
于是,這批鳥銃被退回軍械庫封存,沒有直接銷毀,因為江南衛所里還有不少,所以時不時也會發運一批到南軍各衛所里。
李成梁當初就點名不要這批鳥銃,因為他是北邊來的,當然知道朝廷手里還有這種中看不中用的火器。
南軍能用,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披甲的敵人。
銃口對準的,也就是所謂的暴民,自然能用。
魏廣德就想著廢物利用,賣給朝鮮和琉球,反正他們的敵人這方面力量薄弱,這些火器還是有殺傷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