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許國官運亨通,他在會試和殿試中名列二甲,但幸運選入翰林院出任庶吉士,之后就是翰林院檢討,和張居正、魏廣德官途類似。
歷任翰林檢討、國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禮部侍郎、吏部侍郎,也是把入閣前的流程都完整的走了一遍,如果說其中沒有人提點,是絕對不至于如此。
魏廣德是誤打誤撞,主要還是得到兩代皇帝的可以回護才能走完這個過程。
而其他人呢?
張居正是有徐階提攜,一手把他捧入內閣。
魏廣德此時已經嗅到張居正的味道,猜測許國背后怕是張居正在操作。
“你說張四維張閣老前兩日就去了許侍郎府上?”
魏廣德隨意的問道。
“是,就是老爺回京前一日去的,呆到快三更才離開。”
張吉答道。
這些,他那里都有小本本記錄著。
名義上看,似乎,許國是張四維的人,不過魏廣德卻依舊有點懷疑是張居正的手筆。
別的不說,張四維怎么上來的,其實是張居正和高拱都在爭取楊博一系山西官員支持才上位,而且張四維最先還是被高拱撿拔,在張居正心里,未必就真的把他當做接班人。
倒是這個許國,魏廣德之前還真沒怎么注意到他,行事低調。
“那申閣老那些日子有沒有去那余侍郎府上?”
魏廣德繼續問道。
“有,是老爺回京后第二日去的,頭晚不是在陪老爺飲酒接風,第二晚他就去了余侍郎府上,呆了一個多時辰才離開。”
張吉答道。
余有丁字丙仲,號同麓,浙江鄞縣高橋鎮岐山村人,據傳是南宋名臣余天錫之后,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探花,和申時行同一科,有同年之誼。
所以申時行和余有丁走得近,也很好理解,畢竟一甲就他們三個人,還有個是王錫爵。
不過王錫爵因為前幾年張居正“奪情”事件中堅決反對而觸怒皇帝和張居正,之后致仕還鄉。
最起碼,在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王錫爵是不要想重新出頭了。
必須承認,嘉靖四十一年那一屆考生,特別是一甲三人先后全部入閣,在大明歷史上其實也是很罕見的。
狀元申時行、榜眼王錫爵,都曾經先后出任大明內閣首輔,而探花郎余有丁則是充任次輔,協助首輔申時行辦公。
只是余有丁有一大劣勢,那就是他比申時行、王錫爵都大了七八歲,注定在朝堂時間不會長久。
實際上,在王錫爵成為首輔前,余有丁就先一步卒了,否則按照內閣排序,應該是余有丁接替申時行。
感。
現在他這個官兒已經當的明白了,上位者其實考慮更多的不是做什么事兒,而是如何維持自己的地位。
而要維持自己的地位,就是給
什么話就能得到一呼百應。
指望上面人為底層百姓考慮,那都是扯淡,其實就算有相關政策出臺,也是中上層官員為了積累政績想出來的。
像張居正、魏廣德這樣一心為天下,為百姓考慮的閣臣,在大明歷史上其實并不多見。
不是魏廣德往自己臉上貼金,是真的沒有。
就算有,也只是順帶。
其實說起來,他們這樣的官兒當得還不如不當,累,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