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的三娘子,是大明靠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她轉房,成為黃臺吉的王妃。
而在黃臺吉死后,大明朝廷為了維持大明和蒙古表面的和平,依舊選擇支持蒙古傳統,讓黃臺吉長子扯力克為順義王。
而到了最后,當扯力剋死后,明廷再次選擇了支持扯力克長孫卜什圖為順義王,接掌兵符,坐騎和順義王印章,這讓真正為蒙古和大明相安無事多年做出巨大貢獻的三娘子一次次失望。
作為一個母親,她當然也想給自己的親兒子,親孫子謀取更好的利益。
不知道三娘子到死到底如何看待大明朝廷的選擇,魏廣德完全不知道這些。
但這一刻,他作出的決定是支持鐘金夫人的子弟接手蒙古汗位。
魏廣德不大相信一向喜歡漢文化的鐘金夫人會教出一個隨時都想要和大明為敵的兒子來,甚至表現出善意,讓鐘金夫人把孫子送到大明讀書,也是可以的。
這絕對不是任職,大明不需要人質,只要一直表現出強大,就沒人敢造次。
只要蒙古的大汗學習漢家文化,兩邊的隔閡或許就化解,蒙古才將真正不再是大明的敵人。
或許是因為漢家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作祟,三娘子為自己孩子爭取利益也被視為“亂政”,甚至有人說是三娘子毀掉了俺答汗積累的基業。
因為最終,在扯力剋死后,蒙古發生內亂,一方是扯力克長孫卜什圖,而另一方則是三娘子。
“善貸,你知道你在說什么
三娘子哪有自立的意圖,如果真有,她也不會離開歸化城。”
張居正聽到魏廣德說,讓朝廷許諾布塔失里成年后或選擇支持他成為草原上的大汗,馬上就急道。
“叔大兄,朝廷要擴大對周邊的影響力,就必須扶持心向大明的勢力,甚至就算他們.嗯,可能,和我族文化傳統不符,我們也必須旗幟鮮明的予以支持。
否則,以后誰還會心向大明,為我大明說話、做事。”
或許,在士大夫們眼中,他們就該主動依附大明才對,而且他們似乎也別無選擇。
但是,世界變化太快,夷人的觸角已經伸到大明周邊,如果大明不再對外政策上做出一些改變,周邊勢力很快就會發現,或許他們還有其他可以仰仗的勢力對抗大明。
雖然和夷人外貌、理念上存在巨大差異,可是夷人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在那個時候其實都遠優於大明。
而大明的優勢只剩下地緣優勢和所謂傳統了。
最起碼,魏廣德知道的是,最初沙俄東進時,蒙古人對他們還是敵視的,甚至爆發多次交戰。
但最后,一部份蒙古部族還是選擇了和沙俄合作。
而原因,就是滿清朝廷在對外戰爭中沒有獲得勝利,他們軍事上的劣勢暴露無遺,加之他們對蒙古部族之間多有分化瓦解,很多時候處事不公,最終導致離心離德。
大明,不會去重蹈“覆”轍,最起碼魏廣德不會。
該支持的時候,就要明確支持心向大明的勢力,讓他們在政權內獲得碾壓的強勢,震懾宵小。
而且,這個時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大明是名義上的宗主國,自然不存在什么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的奇葩選項。
做為宗主國,什么事兒不能干涉,你們國家名義上的最高掌權者都是大明皇帝封的王。
大明說你是你就是,說你不是就不是。
不恃強凌弱是夫子們說的話,不是政客該說的,魏廣德的話雖然刺耳確實屬於可供選擇的政治手段之一。
張居正只是微微皺眉,也沒有繼續糾纏,而是問道:“可若那布塔失里以后也不心向我大明,或者他的子孫選擇不呢”
“廢了他,選擇其他心向大明的首領。”
魏廣德回答很是乾脆,“當我大明可以隨意定奪草原之主的時候,那里已經是我大明真正的領土了。”
通過宣揚佛法削弱蒙古實力,再控制汗王更迭加強兩邊的聯繫,互相滲透之下,大明確實更加占便宜,也有機會在蒙古勢微的時候徹底吞併它。
“有些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