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最后只說了句話,就低頭思索起來。
通過三娘子離開歸化城,魏廣德幾乎可以斷定她不想延續蒙古傳統,也就是那什么“轉房婚”的習俗,嫁給俺答汗的兒子黃臺吉。
何況,對方年紀都可以當她爹了,又有幾年好活。
張居正自然也看到了,他最初的想法其實就是打算勸三娘子委曲求全,以保證大明和蒙古繼續相安無事。
畢竟是個女子,說犧牲也就犧牲了,何況還是異族女子。
他沒想到,魏廣德居然會提出這么個難題,那幾乎就是說大明要在蒙古培植一個武則天出來。
而魏廣德干涉蒙古之事,更多的其實是想做出一個“舊例”出來。
大明內閣辦事,多依據舊例。
以后藩國內亂,大明就可以以此舊例為依據,選擇該幫誰,不幫誰,甚至可以武力干涉。
這,才是他要達到的目的。
大明的集權模式只適合控制東亞,如果向西亞擴張會遭遇諸如宗教、部族實力的反抗,很難扎根。
就是一個小小的安南,當初也曾讓大明感到棘手。
不是打不小來,而是算帳覺得不值當。
真當大明壓不服安南,只不過是覺得再次調集大軍耗費糧餉不合算。
本來就是義氣之爭,安南內亂,安南王室需求大明做主,結果安南王室被殺,大明使者也被殺,永樂帝才怒而發兵。
其實,這就已經是武力干涉外藩,只不過因為最后從維護天朝上國尊嚴演變成占領,劃分府縣準備實際接管,然后就是當地大族攛掇著造反。
留守明軍和增援明軍皆失利,才不得不退出,成為一樁失敗的舊例。
此后大明再有藩國求援,大多都選擇口頭支持,就是因為有此事件所致。
魏廣德謀劃的,就是做出一樁成功的舊例出來。
黃臺吉還有多少年好活的,還能活的過他
魏廣德自認為還有二十年可以執宰朝堂,只要不犯重大過錯,皇帝是不可能換掉他的。
而黃臺吉二十年后都八十多了,就草原的環境,魏廣德可不信他能活這么長時間。
至於為什么不是現在,實在是條件不允許。
大明不可能支持三娘子成為漢王,草原人也不會復起。
而她兒子布塔失里才多大,都未成年,實在難以服眾。
最重要還是三娘子自己都跑了,根本就沒那意思。
強扭的瓜不甜,在三娘子沒有衰老,沒有為子孫謀福利的念頭出現前,大明是不能主動地。
“此事,得給宮里說一聲。”
張居正最后說道,抬頭看著魏廣德,這也算是一個默認的態度。
“簡報送宮里了嗎”
魏廣德回頭對劉守有問道。
“已經送進去了,我才來的內閣。”
劉守有低頭說道。
大小王他還是能分清楚的,進宮傳遞消息不可能直接奔著魏廣德這邊來,還是要先去乾清宮,只不過小皇帝沒有召見他,這才來的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