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是得周密部署,免得一個不慎暴露導致前功盡棄。
而在下午,小皇帝朱翊鈞就在宮里看到關於蒙古的情報,不過只是隨便瞟了兩眼就放到一邊。
他對俺答汗可沒太深印象,畢竟沒有深切體會。
如果看奏疏的是隆慶皇帝,怕是當即就要讓人準備美酒歌姬,好好的樂一樂。
嘉靖二十九年那次,可是把他也嚇得夠嗆,特別是在知道勤王大軍遭遇蒙古虜騎突襲吃了敗仗以后。
其實那時候明軍援兵多半是避戰而不敢前,被虜騎偷襲也就是給自己遲援找藉口。
之后自然就是仇鸞集結齊各路援兵,而這段時間虜騎也完成了京畿附近的劫掠,準備打道回府。
明廷自己嚇自己,倒是把皇城里的皇帝和皇子嚇的不行。
張居正也把此事看的過重,以為小皇帝看到消息會讓閣臣覲見,但實際上什么事兒也沒有。
不過下午,張居正還是把之前說的事兒安排下去,取消了以為翰林院講官的課,安排魏廣德接講。
小皇帝是在第二天才看到內閣這項安排,倒是很高興。
沒去過江南,甚至都很少出宮,小皇帝對外面是真的好奇。
上次去天津不僅沒有熄滅這種好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后天,嗯,挺好。”
小皇帝心里說道,隨即把奏本放到一邊,眼光所及是書架,上面幾份迭起來的奏疏映入他的眼簾。
“嗯”
小皇帝心思一動,想到之前看到內閣奏疏,再想到這份調課的通知,小皇帝一下子猜出來內閣的打算。
為此,朱翊鈞心里多少還有些激動。
是的,他覺得看透了張師傅打的算盤,而有點沾沾自喜。
很快,兩天時間過去,輪到魏廣德去文華殿講經筵。
先去值房坐了會兒,看著時辰要到了,他這才起身向文華殿而去。
到地方沒多久,小皇帝就在一眾太監的跟隨下走進殿里。
一番相互行禮后,魏廣德就要檢查幾個月前布置的作業。
當時還未發生杭州兵變,魏廣德最后一堂課給小皇帝布置的作業是“為何會爆發倭患”。
這道題說起來簡單,只要查找宮里嘉靖三十年前后的奏疏,很容易就能找到理由。
不過,這道題要考的當然不是小皇帝命太監翻找奏疏的能力,而是讓他理解開海和倭患的關係。
為什么現在倭寇從海盜變成海商,這才是這道題的根本。
說到底,還是嘉靖皇帝禁止“市舶”,讓走私商利益損失巨大鋌而走險。
小皇帝的答案是江南守備鬆懈,海防空虛,給了倭寇有機可乘,又有奸細內應,所以屢禁不絕。
這其實是大明愿意讓人看到的,真實原因當然不能是皇帝禁海貿和一大批士紳在搞走私。
這些東西,甚至都不會出現在奏疏里。
“陛下可有更多思考為何會有奸細”
衛所之弊是事實,魏廣德不開脫。
但大量奸細出現,好像到了后世依舊前仆后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