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有更多思考為何會有奸細”
衛所之弊是事實,魏廣德不開脫。
但大量奸細出現,好像到了后世依舊前仆后繼,就不得不引起重視。
“他們為何會甘於倭寇為伍,數典忘祖.”
魏廣德開始侃侃而談,但就是不點出利益二字,得讓小皇帝自己琢磨去。
等他明白了利益的重要性,學會了平衡各方利益,也就算是把帝王之學學會了。
本來經筵制度只是帝王教育補充形式,講官主要職責是講解儒家經典而非帝王權術。
不過在和張居正溝通后,經常也會把一些教授帝王經史知識補充進來。
畢竟當初小皇帝從小學習的張居正編撰的教材,已經把儒家思想研習的很精湛了,反倒是缺少了帝王教育的根本。
很快,一個時辰的課就結束了,不過顯然今天小皇帝並不打算就這么結束。
等魏廣德讓他回去繼續琢磨,重寫此文后,小皇帝欣然接受,同時又從袖中摸出一份奏疏,那正是之前魏廣德謄抄的那份。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兩個人又對此事展開討論。
“火器技術推陳出新,一些處於新舊火器交替階段鑄造的舊式火器,鑄造出來就已經落伍,沒有衛所會用,直接回爐重煉,其實也是朝廷的損失。
如果能高於成本賣掉,不失為彌補損失的好辦法,不僅不虧錢,還能為朝廷賺錢。
何況這類火器外售,對我大明並不會構成威脅,因為官軍手中火器更加犀利。
更何況,就算有火器在手,缺乏火藥也是無用。
為了獲得火藥,他們只會對我大明更加恭敬。
畢竟,買火器已經掉大筆銀子,如果不能過的火藥發揮出火器的威力,損失只會更大。
如此,最初朝廷可以給出便宜的價格出售火藥,而后可以逐漸提價增加其中的利潤。”
魏廣德不存在不好意思和人討論利益,火器說到底就是燒火棍,真正的的利潤大頭在魏廣德看來其實是火藥。
當然,夷人也可以出售火藥,他們走南闖北,獲得的礦產資源更加豐富,一樣能夠製造出高性能的火藥。
但是沒關係,就那么兩個賣家,三方只需要稍微溝通下,為了保證他們商船在大明海上航行安全,就必須考慮大明的訴求。
等萬歷皇帝完全放下心,當即就在奏疏上御筆親批后,魏廣德看看四周肅立的內侍,又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只是微微一愣,隨即有點明白魏廣德的意思。
當即下令道:“你們先退出殿去,朕還有事請教魏師傅。”
幾個太監和翰林院侍讀不敢違抗旨意,行禮后紛紛退出宮殿,把這里完全騰空。
魏廣德看了眼掩上的殿門,這才從袖中摸出昨日劉守有送來的公文簡報,笑道:“陛下昨日應該看過錦衣衛送入宮里的簡報了吧。”
小皇帝朱翊鈞對此印象不深,沒有作答,伸手從魏廣德手里接過那份公文簡報看了眼,這才知道是那件事兒,於是點點頭。
“陛下從中看出什么”
魏廣德繼續追問道。
“順義王快不行了,應該就是這幾天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