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雖然他們名義上聽俺答汗的,但實際上也沒幾分真心,因為得不到信任,常年只能和遼東土蠻部廝混,時不時隨他們襲擾我邊鎮。
先以大寧為通道,收購他們所牧牛羊馬匹,換給他們所需鐵鍋糧草,等他們更加依賴大寧的貿易后,我們或許就可以做一些動作。”
事兒沒成前,誰都不敢打包票。
不過張科則是以商業為餌,一點點釣住三衛,然后慢慢滲透。
魏廣德微閉雙眼想了好一會兒,雖然看似可行,可就大明現在的情況,多少有些不夠靠譜。
朵顏三衛和正宗蒙古人不同,做事不是那么光明磊落,他們多少學到了漢人的那些彎彎繞,從反覆無常的行徑就可以看出。
與其說大明滲透他們,別他們把大明滲透個徹底就算好。
“這樣吧,兵部儘快成文,把大寧的情況詳細寫一份奏疏遞過來,我再想想。
內閣當初只考慮到大寧的戰略價值,對於北方防線好處頗大,所以授意兵部採取了行動,倒是疏忽了此舉背上的負擔。”
魏廣德也坦言,之前授意兵部制定計劃,到在內閣借著俺答汗身死的機會,商議出兵駐守大寧,內閣其實並沒有對當地有過全面細致的了解,只是在值房里打開了地圖。
控制這里,可以保護薊鎮和遼西走廊安全,這個理由已經足夠大明出兵。
黃臺吉之前就在這里搞出過這事兒,覬覦整個遼東,內閣自然不會不考慮加強遼西走廊的防御。
即便如今有海路相通,不至於讓遼東和關內斷絕交通。
“還有個事兒,大寧現在暫時是兵部直管,但終究哈市要落實下去,到底是劃入薊鎮還是遼東”
張科又說道。
實際上最初大寧是歸屬北直隸范疇,再往前就是北京行都司管理,后來寧王就藩就獨立出來,由朝廷直管。
永樂時放棄,之后遼東和薊鎮都會時不時派哨探過去查看情況。
“駐軍是遼東和薊鎮各出一衛,還有戚繼光派出的一支步營在那里吧。”
魏廣德開口說道。
“正是,本來打算三衛,遼東最后調的一個步營進駐,戰力反而比衛所更高。”
張科笑道。
現在新軍步營雖然人數僅有三千,遠不及滿編衛所,但戰力其實更強。
步營進駐大寧,可保城池無虞,這點倒是讓兵部很滿意。
可見戚繼光也是看出大寧的價值所在,直接把錦州駐守的步營西移到大寧。
“那就劃給遼東吧,免得他又把步營撤回。”
魏廣德開口說道。
朝廷總共就給了遼東軍十個營兵的員額,如果再把步營從遼東劃拉走,戚繼光那邊怕是兵力會捉襟見肘。
直接把大寧給遼東管理,說起來戚繼光還賺了薊鎮一個衛所。
至於薊遼總督和薊鎮總兵,這里沒人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