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廠那邊,你安排人最大限度備足所需磚石材料。”
魏廣德對馬里奧叮囑一番后,回頭又對自家管事吩咐道。
走出工地的時候,魏廣德還忍不住回頭看了眼。
西洋建筑的建造周期也太長了,如果換成中國傳統木樓,一般就是三層的話,材料充足的前提下,一年就可以搭建完成。
當然,內部裝飾只能用很一般來應對。
比如皇城里的宮殿,也是動輒數年功夫,但不是起建筑的時間,而是內部雕樑畫棟。
皇城許多門楣等地方,或者門窗都是做成一定的造型,有的還會要求畫師在上面作畫。
加之皇家建筑,都是要求精益求精,自然頗費周章。
相反民間建筑就沒那么講究,只要結實賴用,那就很快了。
民間的兩層小樓是建造起來最快的,一般三個月就可以完工交付。三層建筑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半年。
可見木質結構房屋的建造周期相比磚石結構的建造時間,優勢不是一星半點的大。
時間一晃而過就到了歲尾,朝廷各衙門也開始緊鑼密鼓完成當年的各項工作的收尾工作。
有考成法在,大大小小的差事都得趕著年前完成上報。
而在內閣值房,今日小皇帝駕臨,旁邊還跟著馮保,是要看看戶部向內閣工作的匯報,知道即將過去的萬歷九年朝廷各項收支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之后才正式上奏,也算是廣而告之。
戶部尚書張學顏此時就手拿手札,緩緩讀出今年的財政情況。
“歲入賦稅和稅收共計折銀2310萬兩有奇,各項支出共計2250萬兩,太倉結余六十萬余萬兩白銀.”
聽到今年財政有了結余,首位上的小皇帝和他身旁的大伴馮保,下手左邊的張居正和右邊的魏廣德臉上都不自覺浮現出一絲笑容。
后面,張學顏又解釋了2300萬兩白銀收入里,糧賦等實物折銀高達1870萬兩,剩余四百余萬兩則是來自鹽鐵茶稅、關稅、鑄幣收益及換帖銀等商稅收入。
二千三百萬兩財政收入,絕對是大明二百年來最高的一年,而四百萬兩稅銀的記錄,也是二百年來最高的,都是創紀錄的收入。
雖然相比兩宋高達五千萬兩的財政收入依舊差距巨大,但在大明朝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據了。
不過欣喜之色也只停留在張居正、魏廣德臉上片刻就消散了,他們都知道,數據傳出去后,還不知道會不會有御史再藉機彈劾他們斂財,橫徵暴斂,與民爭利。
畢竟,但就說商稅這一塊,就比前些年翻了近乎一倍,而其中關稅和換帖銀的增長是最主要的項目,而鑄幣收益也高達二十萬兩銀子。
在支出方面,兵部的支出占據絕對大頭,高達四成多,不僅有九邊軍鎮的龐大軍餉開支,還包括和蒙古、女真部族之間的朝貢貿易,朝廷支出達百萬兩之巨。
皇室開支和宗室開支,也是接近四成,總支出達到近七百萬兩白銀,其中宮里從戶部拉走一百多萬兩銀子,而五百多萬兩則是宗室的祿米開支。
“早前宗祿不過百余萬兩,怎么一下子增加這么多”
張學顏說到皇室開支時,首位上的小皇帝忍不住打斷。
皇宮的開支,已經從國初歲支百萬兩膨脹到現在每年二、三百萬兩,不過內廷歲入也是增長不少,只是其中部分節余下來,而故意增大內廷虧空,藉此好向外廷要錢。
就今年內廷就從戶部拉走一百五十多萬兩銀子供宮內使用,不過這錢小皇帝或許看過內廷帳本,心里有數,所以不關心。
他更關心的張學顏爆出地方留存部分在宗室上的銀錢數量,怎么一下子增長這么多。
“陛下,年中朝廷初步定下宗祿永定之法后,臣等就向各省下文清欠歷年積欠,同時核定當年實際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