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戶部、禮部核算,宗祿每歲已經超四百萬兩,而多出部分,則是從留存和起運中分別留下部分,用以彌補早年積欠。”
張居正起身向小皇帝躬身答道。
這個事兒,要地方上全額彌補往年積欠,當然是不行的,多少年的帳了。
許多省拖欠的宗祿,時間最長已經超過二十年。
就算如此,各王府還拿出以前拖欠的條子。
當時核算時簡直就是一地雞毛,鬧得沸沸揚揚。
為了拿到錢,各王府也召集宗族大會,最后才勉強答應朝廷永定各支宗祿的要求。
不過也提出,那就是最近二十年的積欠,一定要補上。
補上多年積欠,地方上一年內是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來的,朝廷也拿不出來。
於是做出分次補給的承諾,而補給部分,則是起運銀兩和留存中各出一半來解決,相當於朝廷承擔了地方上一半的積欠歸還額。
為了達成這項協議,宗室、地方和朝廷可是吵得不可開交。
同時還劃定了各省之間差額調撥的數量,畢竟多省根本無力支付宗祿,因為宗室遷入太多,得從其他省份調撥祿米和稅銀補差。
為此,內廷兩位太后也承認了新立藩國宗祿最高不超過十五萬兩的約定,這也是從各支宗室中取的中間數值。
每年宗祿最高的是周王府,宗祿接近四十萬兩白銀,新立藩國不過數萬兩,兩者差額巨大。
達成協議,朝廷承認五年內補上所有積欠,而不達成協議,則繼續由地方上拖欠祿米。
此招殺傷力巨大,也是逼得各支宗室最后不得不低頭的主要原因。
四百萬多兩白銀的宗祿,也占到朝廷歲入的兩成,壓力不可謂不大。
魏廣德對此倒是很滿意,至少約束了小皇帝,就算將來歷史不變,他依舊不喜歡大兒子而鐘情小兒子福王,也不可能無限制給他賞賜。
因為此次修改宗藩條例對皇帝賞賜給親王、郡王府邸、田畝都有了約束。
魏廣德雖然不知道萬歷皇帝到底給了福王多少賞賜,但據說價值上千萬兩白銀,而且據說就是萬歷皇帝挪用太僕寺常盈庫里的戰備銀弄出來的錢。
所以在萬歷后期朝廷無錢出兵平叛建州女真,不得不開始加征遼餉。
遼餉,也是崇禎時所謂三餉之一,剩余兩餉分別是圍剿流賊的剿餉和訓練新兵的練餉。
如果萬歷后期朝廷能一次性拿出千萬兩白銀,砸也砸死努爾哈赤了。
萬歷中期的援朝抗倭之戰,耗費也不到八百萬兩白銀。
之所以想到這些,也是因為皇長子朱常洛不可避免的出生了,而皇后王喜姐所生頭胎為長公主朱軒媖。
不得不承認,歷史慣性巨大,絕非人力所能挽回。
對此,魏廣德不得不看考慮王喜姐生不出皇嫡子時,該如何勸導小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