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那就多謝善貸。”
張居正沖他拱拱手笑道。
“你我之間,何須如此。”
魏廣德笑著搖搖頭,說道。
只是這時候,一邊的張科忽然說道:“事前說起朝廷和地方償還宗祿積欠,兵部這邊也還有一筆帳,不知該如何是好。”
“別說是要找朝廷要銀子就好,如果是兵部欠朝廷的,這個你找張尚書說去。”
魏廣德本來要說就免了把,不過想想這話蹦說,於是指指戶部張學顏。
“這個還真是兵部欠的銀子,就是.”
張科一臉糾結,顯然也是兵部根本沒錢還這筆帳,想要賴帳了。
如果是禮部、刑部或者吏部,魏廣德自然不會多上心,但是是兵部,他就要問個清楚,幫忙轉圜一二。
“兵部的銀子都是報上來列支,怎么還會欠銀子”
欠銀子和支銀子是兩回事兒,不能混淆,魏廣德奇道。
“這也是我前幾天才知道,嘉靖朝時山東等沿海衛所曾大量出現軍戶歲不足入營,還有出征衛所向地方借開拔銀,都列在帳上。”
嘉靖倭亂時,山東也曾數次遭遇倭寇襲擾,死了不少人。
衛所減丁要補,可家里沒有成丁青壯,自然就入不了營,不入營兵備道就不給兵餉,但這些軍戶衛所又不能不顧,多少都要發點安家銀子,所以只能由衛所找地方官府借銀子。
還有就是開拔銀,按說該都司給錢,可拖欠就了興許就忘記了,反正也沒錢,或者有錢但不知道進了誰的口袋,反正借的開拔銀沒有還回去,就成了軍方和地方的一項債務關係。
張科這兩年在整頓衛所,可不就發現不少這樣的債務。
今年算是把內地衛所都整頓一遍,也把債務理出來了。
別管衛所兵能不能打,反正債務在那里擺著,都有關防,做不得假。
“有多少”
魏廣德遲疑著還是問道。
“五十多萬兩,大半是沿海衛所那些年抗倭時候積欠的。”
張科說道。
魏廣德看了眼張居正,隨后對張科說道:“此事還是先讓都察院下去查實,若屬實,則兵部報戶部,看怎么處理。
這些帳應該都在地方留存里支的,戶部估計也不知道這筆帳。”
明朝稅銀的起運與留存制度是財政體系的核心內容,本意是為了方便收支。
起運指各府、州、縣按中央規定定期定額將賦稅運送至中央或邊疆倉庫,分為“起運中央”和“起運九邊”兩部分,涉及糧餉、軍需等中央及邊疆開支。
留存則是地方保留部分賦稅用於常規支出,包括軍費、官員俸祿、辦公經費等。
起運的稅銀,京官們多是用漂沒進行貪墨,而地方留存就是巧立名目進行支取,當然,先得保證基本開支。
戶部的帳本,或者說太倉這邊,每一筆銀子的進出都有戶部的條子,自然不會有錯漏。
因為銀子數量絕對對得上,只是拿出去的會被扣下一些進入戶部的小金庫。
而到了地方上,留存的部分,可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