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只想儘快完成魏廣德的囑託,把板升城的事兒敲定下來,免得引起更大的衝突。
等齊成催馬離開后,麻貴小聲對鄭洛道:“大人,那忠順夫人那里.”
“本官回去就給夫人寫信,告之其中輕重,想來她不會拒絕才是。”
鄭洛笑道。
“還有一事兒,大人,這畢竟只是阿力哥一家之言,可若是那大成比吉不愿意,又該如何”
麻貴忽然發現,他們聯繫的阿力哥,卻還不知道大成比吉的態度。
“呵呵,阿力哥若沒有事先和大成比吉通氣,今日他斷不敢提要求。
敢提,說明之前忠順夫人給城里傳話后,他們已經有過商議,定下了條件。
給海哥兒部族,想來應該就是大成比吉堅持的條件,畢竟是她兒子,也擔心之后兌現不了承諾。”
鄭洛卻似看穿般,笑呵呵說道。
“大人英明,一說,末將就明白了。”
麻貴急忙陪笑。
第二日,板升城周圍各營,都有大隊騎兵護衛著首領前往城西北方向的王庭,板升城北門也大開,阿力哥帶著一隊護衛向著王庭而去。
就在王庭,汗王大帳里爭執激烈的時候,魏廣德也在值房里,頭疼的按壓太陽穴。
而在他面前,站著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炌、右副都御使勞堪和禮部尚書徐學謨、侍郎許國,吏部尚書王國光、侍郎余有丁。
“魏閣老,這不是一省一府一縣之事,據我都察院查實,十三省大部分府縣皆在縣試、府試報名中把報名費用翻倍。
而這兩年因朝廷推行新式學堂,各地士子眾多,才會鬧出民變。
此事朝廷需雷霆手段進行治理,否則天下讀書人怕是都要怨憤朝廷。”
左都御史陳炌開口催促道。
“陳大人,你都說了,各省多有府縣如此,如果真要徹查,吏部哪有那么多官員進行替換。”
魏廣德放下手,看著他說道,“其實你我皆是科舉而來,難道不知道此事早已有之,只不過那時候各縣讀書人少,各家變賣家產,借貸還能湊齊科舉報名所需費用。
朝廷推行學堂,是為了讓百姓明智,可不是讓他們都參加科舉的。
禮部,之前我早就說過,各地學堂要寬進嚴出,須學堂考核通過,教諭才能頒發照牒,縣試、府試須查驗照牒報名。
如果照做,如何會釀出今日之事”
魏廣德很是無語的看著徐學謨、許國二人。
對此,兩人都低著頭沒有接話。
此事,終究是禮部做事做差了,事先沒及時發現苗頭。
說起來,此事和魏廣德、張居正推行商稅補貼各地學堂有關。
因為各地私學大多被朝廷征辦為公學,又免了學費,雖然買書前前后后要掉不少銀子,但大部分家庭咬牙也能做到。
於是,自然各地少年紛紛進入公學學習,而今已經持續近三年。
四五月開始,各地相繼有縣試、府試開始考試,而前兩年入學的學子大批量涌入縣衙報名參加縣試。
本來這其實也沒什么,往年都這樣,今年不過就是多一些人而已。
可偏偏,地方上常年在報名費上是有貓膩的。
好吧,大明自開國起,科舉從縣試到會試,都要報名費一說,也就是官府發給的考卷,那上面可是有印章的,紙張和印尼都要算錢。
於是,朝廷對此有規定,每份考卷五百文,大約就是八錢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