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前敵才知道,對手具體情況。
在京城,內閣、兵部更多看到的是屢次挑釁大明邊關的土蠻部,但實際上朵顏三衛多多少少都有對遼東、薊鎮的侵擾。
特別是這個泰寧部,自以為隱蔽,都是打著土蠻部的旗號偷襲邊鎮,還以為朝廷被他們騙過去了。
勢力是三衛中最弱的,但卻是最歹毒的一支,戚繼光、董一元兩個總兵都把泰寧部恨得牙癢癢。
不過,也是因為勢力弱,所以泰寧部也最狡滑,滑不留手。
這次兵部突然放開關防那個,允許遼東軍適時出擊,自然就給了戚繼光掃蕩泰寧部的機會。
如果是蒙古襲擾,明軍反擊,即便追出長城,也不算擅起邊釁。
但這次不同,是在沒有發生衝突時,明軍主動出擊掃蕩,沒有朝廷的命令,大軍是出不了關的。
以往還有比這次更好的機會,即便戚繼光有心出戰,也會被遼東巡撫攔下。
這次,算是朝廷難得的放虎出籠,戚繼光自然要把東部草原攪個天翻地覆。
很快,戰場上,明軍兩個騎營已經完成對逃竄的蒙古部族的包圍,而泰寧部的精銳士卒還有兩三千人,在首領的帶領下向北突圍而去。
在草原上對蒙古騎兵發動圍殲戰,那需要數倍於敵的騎兵部隊。
否則,只要對方鐵了心突圍,除非占據地利優勢,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圍殲的。
畢竟,戰馬衝起來,沒有數支騎兵攔截,根本不可能把人擋住。
戚繼光當然不打散和困獸纏斗,在這里消耗兵力完全沒有意義。
消滅眼前這支蒙古部族,就等於斷了這伙人的根。
“大帥,這幾千人怎么處理我們還要奉朝廷命令北上的。”
身邊將領開口詢問道。
被圍住的泰寧部落,估計少說也有五六千人,不過精壯已失,只剩下老弱婦孺。
“他們降了。”
這時,身邊又有人說道。
部族的精銳跑了,他們不降,等待他們的也只有殺戮。
這種情況下,蒙古部族一般都會選擇投降。
如果是蒙古部族之間的衝突,他們就會被勝利方部族吞併,成為他們的一員。
不過,現在面對的是大明,其實對面的人也是心有揣揣,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么。
戚繼光當然不會對他們做什么,屠殺老弱婦孺,他戚繼光還做不出來。
對身后一員參將道:“祁光祖,你帶步營,押解這些人返回義州,暫時安置起來。”
“大帥,我.”
祁光祖急忙喊道,顯然不想接這趟差事兒。
不過戚繼光可不會聽他的,直接打斷道:“軍令如山,你想抗命嗎”
“末將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