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若真打到這種程度,大明還真的好好掂量掂量,能不能穩住戰線。
大明此次計劃出兵六萬,極限是十萬。
要是扛不住,那就只能退守朝鮮,再尋機會。
別覺得這個兵馬很多,實際上戰兵也就四成,剩下六成是衛所兵,也就是能承擔輜兵的任務,用后世的分法就是野戰部隊和后勤部隊。
這個事兒,早先魏廣德和張科商議的時候就提到過。
至於明軍登陸就一路平推的想法,那只能說想多了。
打仗,哪有那么簡單的。
因為內戰頻繁的原因,倭國此時的戰爭動員能力怕是冠絕世界,是能最快完成徵兵的國家。
至於大明,還是洗洗睡吧。
調兵先調銀子,已經是大明兵馬調動的潛規則。
沒有銀錢開路,兵馬都出不了府。
沒有幾個衛所的兵會在沒拿到錢的時候,就隨著將官去打仗。
魏廣德不是沒想過整肅官場,進行反貪反腐,畢竟他還可以調動錦衣衛。
這樣,讓大明士卒能真正拿到全餉,成為真正的戰士。
錦衣衛和文官集團是天然的對立,很難想像文官集團能夠把錦衣衛拉下水。
但思考半天后,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一句話,貪官太多,真要全部抓起來,逐出官場,那只會是自毀長城。
因為太多了,抓不完,替補上來的還是繼續貪。
只能說,科舉制度執行到現在,根子上出了問題。
不是科舉本身的弊端,而是社會、科學的進步,八股文已經不可能適應未來的世界。
只能是推翻科舉選官制度,才可能有根本上的改變。
不過,現在時機不成熟。
魏廣德也不確定他是否能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他能做的,就是引入西方的科學,之后逐漸把其中的知識在公學里傳給學生。
他們才是國家的未來。
“對了,九州島津家現在還在逼迫琉球國嗎”
魏廣德忽然察覺,最近兩年,似乎關於琉球的消息,錦衣衛上報越來越少。
“琉球,沒有,這一年來,島津家對琉球還是平和,並沒有之前咄咄逼人的氣勢。
據密探分析,應該是島津家在九州島滲透,想要徹底掌控九州島,繼而向四國和本州擴張做準備。
畢竟,之前織田信長給他們的壓力太大,只有擴張勢力才有可能和他們抗衡。
最起碼,贏得轉圜的空間。”
劉守有報告道。
“朝鮮和琉球,兩邊都不要放鬆。”
魏廣德最后只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