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不是該提醒兵部,制定韜略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東北、關東和九州、四國的位置,可能在官軍登陸石見地區后幾日內,就會有倭國大名出兵支援。
畢竟,咱們屬於外來者,就和當初蒙元一樣。”
劉守有說道。
“你是說,那些大名會在官軍登陸倭國后,同仇敵愾,出兵抵抗”
魏廣德微微點著頭,說了句。
其實,他已經被劉守有的話說服了,倭國太小,一旦讓倭國大名知道是中國對他們出兵,很可能會抱團抵抗,而暫時放棄敵視的態度。
何況,此時倭國也就那么幾股勢力了。
只要能放下成見,倭國的戰爭動員能力還是很可觀的。
在蒙元第一次攻打倭國后,當時的北條幕府就集結大量人力物力,到蒙古人曾經登陸過的博多灣開工,修建出長達20多公里的全新石壘。
要知道,那可是在九州島而不是在本州,人口資源皆遜色的區域完成的這項工程。
而那一戰,也提高了倭國的武器裝備水平。
當時倭國基層武士只有劣質武器,根本無法和蒙元武器抗衡。
不過,他們利用乾燥揉制后的藤蔓,將膠接的竹片和木片都一圈圈纏繞起來,製作出蒙古角弓的東瀛山寨版——重藤弓。
據使后來用這種弓參加對蒙古戰斗的武士評價,這種武器的威力已不弱於比蒙古人手中的強大復合弓。
在雙方的交戰過程中,蒙古軍隊的團戰優勢明顯,倭國武士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優異的群戰技巧,難以同強大蒙帝軍隊進行正面對抗。
為了消解對方集團進攻的強大威力,北條幕府才決定興建的這條石壘。
因為這條石壘在蒙元第二次進攻倭國的戰爭中發揮了效果,所以一早這些情報就被錦衣衛密探收集起來。
不過,因為大明對九州沒有興趣,自然之后就不再關注了。
大明的眼睛,始終是盯在礦山上,而不是去占什么土地的。
“這份情報,你親自送到兵部,告訴張科這個事兒,提醒他不可掉以輕心。”
魏廣德開口說道。
“是,末將回去就先去兵部,把話帶過去。”
劉守有急忙笑道。
“一千五百萬人口,呵呵,確實值得重視。”
魏廣德開口說道。
“是啊,我們錦衣衛分析的結果,倭國可以動員的兵力近百萬,如果不管不顧,全力召集男丁的話,應該可以召集三百萬大軍。”
劉守有也說道。
過去,他對倭國也是不怎么關注的,可錦衣衛發回倭國人口信息后就把他嚇了一跳。
人是真的多。
大明周邊諸國,人口過千萬,怕也只有這個區區彈丸之地了。
就算是朝鮮,國土也算龐大,但人口也不過八九百萬左右。
“不至於,除非他們真想亡國滅種。”
魏廣德輕笑道。
大明不打算完全占據倭國,不過是部分地區而已。
倭國一旦察覺大明意圖,自然不會發動傾國之戰。
畢竟,他們也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