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二隊隨我行動,從敵船右側穿過,所以炮位做好炮擊準備。”
到這個時候,明軍將官已經不打算隱藏行蹤,在這個位置上遭遇倭船,對方很大概率來者不善。
他們並未接到消息泄露的情報,所以不知道手下水兵不經意間已經暴露了他們的目的。
只不過,船隊向右轉向,讓出通道讓對方穿過,如果不是針對自己,那就相安無事。
自己就等對方離開后再召回運輸船隊,繼續向佐渡島進發。
可若是對方真對著自己來,那就用大炮擊敗他們。
東海水師雖然缺乏實戰,但和南海水師有許多交流,特別是東海水師已經承擔了不少漕糧海運的任務,在松江府和南海水師接觸頗多。
通過交流,東海水師已經被動的接受了南海水師火炮戰術擊敗對手,而不再使用接舷戰的交戰模式。
開玩笑,在朝廷給水師大量裝備火炮以后,如果水師還使用傳統接舷作戰,不怕被兵部噴死。
而且,之前朝廷轉發的情報就明確提到,倭國能造鳥銃卻不能鑄造大炮,所以火力很弱。
相應的,只要保持好距離,傳統的箭矢對上射程更遠的火炮,該怎么打最占優勢就很清楚了。
隨著炮船向右偏轉,左后位置的另一支雙層炮船也開始同樣的動作,在之后是一艘艘單層炮船,之前的“人”字形陣型很快就變成戰列線,也就是縱線,向著倭國船隊的右側駛去。
而在戰船內,水手快速就位,在艙內清洗炮管和進行火藥彈丸裝填,只是沒有打開炮窗。
一切看上去,就和正常航行並無二致。
不過,隨著明軍戰船向右偏航,避開迎面而來的倭船,倭船並沒有保持原航向,而是也相應調整方向,就這么直衝沖向著明軍戰船駛來。
“孫大人,我們的目的是被倭人發現了。”
明軍船長,準確說應該是炮船把總這時候開口對船隊指揮說道。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但顯然來者不善,他們就是奔著我們來的。”
孫指揮舉著千里鏡,看著我軍水軍前面那些大型戰船,上面的四周都豎著高大的盾牌。
盾牌之上還有小口,顯然是釋放鳥銃或者弓箭用的。
至於后面的船只,因為大船阻擋視線,孫指揮根本看不清楚有多少。
只是根據密布的帆影知道,數量絕對不會少。
沒有思索,孫指揮忽然回頭大聲喊道:“全軍左滿舵,從他們左側過去。
通知各船,倭船進入射程,全力開火,打沉他們。”
一開始,孫指揮按照大明船只習慣,右轉避讓對方龐大的船隊。
可是此時,明知對方是沖自己而來,如果還繼續向右航行,一旦逼迫太急,他們的船隊只能不斷向右偏航。
而右邊,五六十里外就是倭國本州島,一旦陷入沿海作戰,怕是自己的十二條戰船很可能被敵人貼住,到時候炮船的火力優勢就再無法發揮出來。
而現在轉向左側,那里是無邊的北海,有足夠的空間和倭國水軍纏斗,哪怕交戰幾天,船隊也只會進入北海深處而不會被陸地限制航向。
在他喊完話后,戰船上士兵就紛紛大聲喊叫起來,迅速傳遍全船所有位置,所有人都能聽到。
所有人抓住身邊固定的東西穩住身形,船體很快就開始向左側傾斜,船頭猛的向左偏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