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明軍一路推進過程中,數次因為糧草輜重補給不及時而停下腳步。
維持十萬人的吃喝拉撒都如此麻煩,倭國居然能動用三、四十萬大軍,他們能夠保障這么多人馬的后勤嗎
戚繼光一指旁邊書案,親兵曉事,急忙過去從高架子上拿下一個盒子,抱到案幾上放好。
戚繼光拿出鑰匙打開盒子,從里面翻出前兩日送來的情報,找到其中一張。
這是報告毛利氏本家已經急匆匆從周防逃到長門的情報,現在周防基本上是空了。
“帶人下去用飯招待。”
戚繼光把手里情報放回盒子里,對身邊親兵吩咐道。
親兵帶著信使離開后,戚繼光又想了想,似乎終於還是下定決心般有了決斷。
倭國調集重兵,對大明來說有好有壞。
壞處自不必說,他們需要應對更加危險的境地。
幾萬人對抗幾十萬人,這仗不好打。
但是好處也有,那就是調集這么多兵馬,需要不短的時間,這就給了明軍從容布置的機會。
“南北兩條防線幾無可能,長門必須拿下,以水師護衛,這樣才可調集五萬大軍迎擊倭寇。”
戚繼光小聲嘀咕一句,隨即親自磨墨,書寫一道公文。
這是給南路軍鄧子龍、陳璘的命令,讓鄧子龍抽調兵馬準備進入長門,徹底肅清那里殘敵。
而陳璘的命令則是南海水師即刻控制長門海峽,不給九州島和本州島向長門增兵的機會。
他的新計劃,自然還得上報經略王錫爵和京城,於是又是書寫了兩份戰報,還單獨給魏廣德寫信,詳細說明了倭國的形勢,特別是倭國的地形。
至於什么兩線分兵,在現實面前,這個就是書生意氣。
當然,他不能說魏廣德的謀略不對,只是說倭寇正在集結主力四十萬於中國,準備從東面對明軍展開反擊。
雙方兵力懸殊過大,戚繼光認為沒必要繼續保留南線,這對分散倭寇兵力並無益處,反而分散了明軍本就不多的兵力。
將南面防御交給水師完成,陸師集結主力應對倭寇大軍方為上策。
戰報和書信在完成后,馬上就被戚繼光派人送走,戰報出了詳細匯報當下明軍取得戰果外,最主要的還是要援兵。
對於孤懸東海的彈丸小國,戚繼光其實一開始並不以為然。
就算當年倭寇殘暴,不也被他帶兵鎮壓了。
至於之前情報說倭國區區小國有寡民千萬,其實也沒有放在心上。
只能說,那時候的戚繼光根本看不清周圍番邦。
在他看來,倭國有幾百萬人已經繳天之幸,怎么可能繁衍出千萬人口。
大明周邊,不可能有這樣的地方。
千萬倭人,想來是錦衣衛杜撰夸大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確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