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把鴿子全部拆骨,然后在一個碗里,把鴿子肉一層一層鋪進去。
拆下的鴿子肉鋪好,再把燉煮鴿子湯煮的栗子撈出來,把栗子墊在鴿子肉碗上面,并且還澆入一勺湯,然后把碗送進蒸鍋當中蒸制。
在蒸制的過程中,馮正明認真把剩下燉鴿子用的配料中,筍片和香菇都挑出來。
再把香菇和筍片入鍋用湯稍微燴煮一下。
之后把筍片和香菇撈出去放在一邊備用。
把鍋里湯汁燒開,把湯表面一些浮油清理干凈。
最后開始對湯汁進行勾芡收濃。
勾上一個比較濃厚芡汁,最后再淋入蔥椒油攪進湯中,讓湯整體上變得發亮。
此時蒸鍋里的菜也可以出鍋。
出鍋后,用盤子扣在碗上,然后翻個個,把扣著的碗小心拿掉。
接著把筍片和香菇擺放在上面,再把油菜心擺放在四周裝點。
最后再把鍋里熱著的湯汁淋在表面上。
這道黃燜栗子鴿算是完成了。
這邊馮正明剛剛完成這個菜,那邊評委們就仿佛是商量好了,瞬間一起出現在馮正明的灶臺前。
看著眼前的這盤菜,評委們真的是左看右看轉著圈看。
半響是完全找不出這道菜有哪里不好。
無論是擺盤,還是整道菜烹飪過程的工整。
以及湊近可以嗅到的香味,真的體現出這道菜的完美。
而且湊近嗅的時候,能夠清楚聞到湯汁中的那股濃郁的燉鴿子香味。
在觀察了一陣過后,還是夏老師傅開口問“正明,你挑選鴿子的時候,似乎是很認真在挑選,尤其是在輕輕去掰鴿子的腦袋,你那么做是為什么”
聽到夏老師傅這么問,在場的評委們都看向馮正明。
雖然之前侯師傅給出答案,但大家還是想聽馮正明親口說。
馮正明只能是認真回答“我是為了找一只中年的鴿子。”
“找中年鴿子”大家都有些忍不住的驚呼一聲。
侯師傅愣了一下笑起來“哈哈哈,小馮這個說法有趣,中年鴿子,一只不老不嫩的鴿子。”
馮正明看向侯師傅說“您應該也知道吧”
侯師傅點了點頭“知道,是因為你說的中年鴿子,既有鴿子的味道,而且肉質又不會像是老鴿子那樣柴,所以很適合你這樣的長時間燉煮,還有后面的蒸制,如果是嫩的鴿子,可能也不適合這樣去做。”
馮正明繼續說“對啊,中年鴿子就是用這種輕輕掰頭的辦法,把它的頭掰彎,要是它不懂得自己回來,說明鴿子太嫩,如果是立刻自己回正,那說明鴿子老了,如果是掰過去,它等一會才回正,說明是中年鴿子。”
聽完馮正明的這套說法,大家覺得很是奇妙,并且也很好奇究竟是誰教馮正明這樣判斷
雖然知道顏老師傅沒有這樣教他,但是大家還是不自覺看向顏老師傅。
顏老師傅面對大家的目光,自然是笑著說“不用看我,這個確實不是我教的,我不是說了嗎可能是之前跟我去外地交流的時候,他找人家淮揚地區的廚師問的。”
馮正明順著師父的話說“對,是我在那邊找一位做三套鴨的大師傅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