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燁跟在父親身邊,很多的細活都是需要他去做。
夏振南作為孔府菜如今的傳人,他更多是介紹和講解孔府菜一些特色,還有就是在最后烹飪的時候親自操作一下。
甚至許多需要準備碗汁,還有烹飪中需要向鍋里添加不同菜的過程。
大部分都是由一旁夏明燁按照父親要求幫他做。
當然,夏明燁有時候也會突發奇想發揮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現在夏振南要做一道入門級孔府菜,詩禮銀杏。
夏明燁覺得直接把糖炒的銀杏果擺在盤子里不好看。
他于是去找來了果醬,在盤子里畫了一株歪歪扭扭的樹,然后再把干桂花灑在上面點綴。
夏振南看到兒子的這一通做法,有些奇怪問“你這是干什么搞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你這還做不做菜”
夏明燁說“爸,我們應該要讓擺盤精致美觀一些,我這也就是簡單的畫上一些點綴。”
夏振南聽兒子這么說,他立刻低聲說“是不是又是跟馮正明學的這些”
不等兒子回話,夏振南說“你少跟馮正明他們瞎混,該做菜不好好做,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根本就沒有意義。”
夏明燁對父親的話不贊同“爸你這么說不對,我覺得馮師叔他在把菜做好的同時,還注意到菜的美觀,這一點是我們應該多跟他學習的,我昨天的那個孔府仿熊掌,也是受到他的一些啟發,擺盤上做了調整,才能獲得比他高的評分。”
夏振南依舊是不以為然“你已經拿出我們孔府菜的絕活,要是還不能拿下最高分,那你就是給我們孔府菜丟人。”
夏明燁則繼續說“可如果不是擺盤上的精致,我在色、形、器這三項上,肯定是要輸給馮師叔的。”
夏振南微微皺眉,感覺兒子這一趟過來,幾天和女兒、馮正明他們的接觸下,明顯是有了不小變化。
以前夏振南說什么話,夏明燁幾乎是不會開口去反駁,大多數時間都是乖乖聽話。
可是現在不同了,夏明燁開始進行反駁,甚至還會指出父親話里不對地方。
更關鍵的是,夏振南覺得,兒子是真的受到馮正明影響太多,沒有老老實實堅持傳統,反倒是開始有了不少創新的念頭。
夏振南認真說“老老實實把傳統堅守住,才是你應該做的。”
說話間,夏振南開始在鍋里炒糖。
而詩禮銀杏這個菜,因為算是一道甜口的菜,所以不能有太重的油味。
所以炒糖的時候,要準備干凈的鍋,還不能用油去炒糖,只能是用水去炒。
不能把糖炒到糖色的狀態,要炒到一種將將要拉絲的狀態。
然后把銀杏倒入鍋中,用鍋里的糖漿均勻包裹住銀杏。
一旁的夏明燁提醒父親“爸,可以放一些蜂蜜桂花的。”
說著夏明燁已經把蜂蜜桂花舀出一勺放進鍋里。
夏振南這次倒是沒有阻止,因為蜂蜜桂花入鍋后,所傳出的香味讓他也覺得很好。
炒勻了之后,夏振南把鍋直接遞給兒子去裝盤。
夏明燁用小勺子,一勺一勺把銀杏舀出來,擺放在盤子的一邊,剛好是和他盤子里畫的那株桂花樹構建成一種對應。
如此擺盤完成后,獲得現場觀摩人的稱贊。
“好漂亮,而且好香,桂花的香味。”
“真是好看啊,還很香,這是什么菜”
夏明燁微笑回答“一道孔府菜,詩禮銀杏。”
老師傅們看到這道菜的擺盤,紛紛都覺得確實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嘗試。
蘇老師傅說“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良,這個菜很棒,看起來小夏這些天學到不少東西,把擺盤真是做的越來越好。”
其他幾位老師傅也都紛紛贊同,也都是覺得這樣的擺盤設計,更有中華文化的美感。
夏老師傅笑著對顏老師傅說“這些都算是跟正明學到的。”
顏老師傅說“相互學習,正是我們這次交流的目的。”
夏明燁獲得夸獎,看向自己父親。
夏振南多少也有些驚訝,沒想到兒子這種在他看來有些胡鬧的做法,還真是獲得不少人的認可。
這讓他的心里多少開始思考,是不是有些東西是應該隨著時代變遷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