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她開口問,馮正明說“是不是好奇,剛才我們聊的時候,說金絲卷是用南瓜上色,我找出南瓜了,為什么還要找出胡蘿卜”
馮爺爺說“我小時候吃過,匯泉樓銀絲卷確實很美味獨特,而且匯泉樓當初做出來的銀絲卷有三種做法,一種是最傳統常見的蒸,還有兩種分別是烤和炸。”
何云慶點頭“對,就是銀絲卷,雖然現在外面也有很多賣銀絲卷的小店,但是當年匯泉樓的銀絲卷可是獨樹一幟跟別家不一樣的。”
呂重山也同意“可以的,而且小面團也可以做的更小一點,甚至可以捏一些花樣。”
而且每次發現問題,羅晴會毫不客氣地向施工隊提出來。
當然,呂重山還順便嘗試油炸了幾個。
在控制油溫上,呂重山是有些生疏,但馮正明卻是其中的高手。
鮑峰看過之后,看到呂重山雖然拉出細絲,但確實也算是非常的吃力。
連幫馮正明翻修匯泉樓的劉勇剛,都被羅晴的“苛刻”有時候給弄得下不來臺。
馮正明帶著人讓開,給呂重山讓出足夠的場地。
如此一來,匯泉樓翻修進度也被拖慢了一些。
呂重山想了想說“可以試試看,馮爺爺能不能仔細給我說說是什么樣子”
呂重山突然開口說“我可以試試做,那種街頭上常見的銀絲卷其實好做,就是把面和好餳發,然后搟成面皮,在面皮里抹上白糖和豬油,然后疊起來,搟成長條后,再用刀切成細絲,把面絲在手指上繞一圈卷在一起。
不過馮正明沒有著急,他抽空和三師兄楊斌以及顧志成,帶著青年廚師們研究起菜。
而和呂重山爭論的廚師,是同樣也有一些白案基礎的鮑峰。
馮正明笑起來“那還等什么呂師傅給我們做一做試試看。”
倒是參加討論的馮爺爺開口說“老何說的應該是銀絲卷”
這個時候,何云慶突然說“對了正明,其實匯泉樓傳統上,也有一道可以和聚豐德油旋齊名的小吃的。”
“主廚,我覺得應該用比較傳統的方式,既然傳統方式是刀切,那是不是應該先用刀切的方式試試看萬一做出來不對呢”
馮爺爺說“匯泉樓的銀絲卷,那恐怕要上述到很多年以前了,似乎自從那位老師傅過世,匯泉樓銀絲卷就算是失傳了,只剩下流傳在市面上常見的那種。”
顧志成問“所以我們重新經營匯泉樓,也必須要有自己最具代表的菜”
聽完了馮爺爺形容,呂重山仔細想了想,認真琢磨了一番。
然后在每一段上面還需要涂抹上油。
羅晴點點頭“伱還準備用胡蘿卜做另一種嗎”
讓小饅頭餳發蓬松,然后再送進后廚的蒸鍋當中去蒸制。
眾人聽后都是目瞪口呆,說起銀絲卷,大家很自然會想起街頭上那種,像是發面花卷饅頭的。
這一點三師兄楊斌很贊同“沒錯,必須要有被人一下子記住的東西。”
馮正明倒是立刻想到“或許金絲卷里面,是用了南瓜泥和面。”
何云慶再次點頭“不錯,我也只是小時候聽說過,沒有真正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