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的就是想要向馮正明釋放一份善意。
向馮正明提出,要給他一份投資,讓他愿意與自己合作去滬城。
源先生認真地說“馮主廚你應該還沒有走出過泉城,實際上泉城的經濟體量,不足以支撐你把匯泉樓做的很高檔和精致。
反倒是滬城,或者是你們國家更南一些的城市,那些地方可以支撐你做出更高檔精致的餐廳。”
源先生既然能說流利的漢語,他也確實對國內有著比較詳細的了解。
而且他對國內餐飲的格局也明顯有過研究。
“更南方一些的城市,因為有和你們魯菜并稱四大菜系的粵菜存在,所以你去那邊未必能獲得更好的機遇,而且魯菜的口味在那邊也未必會被過多認可。
所以你能去的最佳地方,實際上就是滬城了。
那里很早就匯聚著你們國內不少精英,如今更是商業匯聚的地方。
我們也做過一些調查,滬城本地一些菜的烹飪技法上,也會和你們魯菜有相似之處。”
聽著對方的話,讓馮正明對源先生的了解還真有些驚訝。
源先生很清楚國內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也很清楚哪里最適合馮正明的發展。
如果不是馮正明很了解未來的很多發展趨勢。
在這種時候,馮正明是必然會被源先生的這番話所驚到。
因為知道未來的一些發展趨勢,馮正明也有著要去滬城的野心。
在他看來,魯菜在后來之所以相較于粵、川兩家沒落。
并且給很多人形成了,重油重鹽、黑黢黢、粘糊糊的刻板印象。
甚至提起魯菜沒有人會和高檔精致聯系起來。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齊魯大地相對保守風氣。
沒有能夠順應時代發展,像是粵菜和川菜那般,或是走向更加高檔,或是放下身段走向更加大眾。
這實際上是馮正明在同時要走的兩條路。
馮家干飯鋪是放下身段,走向更加迎合大眾的口味。
匯泉樓或者說將來開的新酒樓,則要嘗試吸納融合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不同食材和調料,從而向著更加高檔的方向發展。
顯然馮正明的一些想法,是被源先生看了出來的。
見到他沒有吭聲,源先生則是繼續說下去。
“現在馮主廚手上有一家干飯鋪和這家匯泉樓,兩家經營的策略和方向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
說到這里源先生神情認真分析“你的干飯鋪是平民路線,滿足大眾一些小小的美味追求,匯泉樓則是明顯要走高檔路線,而且從你設計的一些菜品,和你這里服務看,你是想要把匯泉樓經營成超越普通大酒樓的高級。”
源先生點破自己的一些設計,馮正明倒也沒有過多的驚訝。
畢竟對方是日方一家餐飲企業的大老板。
不可能連馮正明如此明顯設計都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