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對海參進行一些比較特別的做法。
又或者是展示一手雕花,搭配上不同菜品。
之所以讓師兄們到匯泉樓后廚,也是希望一些創新的菜,可以讓師兄們幫忙把關,甚至是讓師兄們現場品嘗一番。
在匯泉樓后廚里,陪著馮正明試了好幾道他的創新菜。
師兄們都被他一些天馬行空的思路所驚到。
馮正明的很多奇思妙想,在師兄們看來屬于“你是真敢想”。
但是馮正明真的做出來,師兄們品嘗后,又會覺得味道還真是不差的。
而且師兄們很快發現,馮正明創新的思路不是為了比賽。
他是真的要把創新的菜做出來好吃,甚至有一種以后要在匯泉樓推廣的意思。
這讓師兄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首先是二師兄陳澤志說:“正明,你難道不知道,很多比賽的菜,實際上就只是比賽上做出來,可能最后未必好吃,而且即便是好吃,很多酒樓也不可能做的。”
五師兄曹志國也是相同的看法。
“是啊,其實很多比賽的菜,可能就是為了比賽的,比賽的時候可以極盡奢華,但真正餐館酒樓里,基本上都不會那樣去做的。”
師兄們的話,馮正明聽了搖頭說:“不,那樣我覺得沒意義。”
“沒意義?”這話讓師兄們都是一驚。
馮正明一臉認真說:“對,沒意義。”
稍微停頓,馮正明繼續說:“如果只是為了比賽做那些菜,那還有什么意義呢?比賽雖然是比賽,但也不應該脫離現實的。
我們比賽做的菜,應該要基于餐館酒樓能做的基礎,去進行一些更奇思妙想的創新。
而不是單純為了炫技,為了應付比賽的評委們,只是在比賽上做那么一次。”
被馮正明這樣一說,讓師兄們都是一愣。
這實際上是之前師兄們從未想過的。
因為除了前兩屆全國大賽上,都是如今老師傅們出馬,做的菜都是一些比較實在,可以在一些餐館酒樓里出現的菜。
進入90年代以來,各地舉辦的一些大大小小烹飪比賽上。
大多數時候都是各地的廚師在相互炫技。
很多菜真的就是為了比賽所準備。
可能比賽拿到一個獎,之后在餐館和酒樓里完全不會出現那個菜的。
這似乎已經逐漸達成一種共識。
所有的廚師都覺得,比賽是比賽,平時餐館和酒樓里做是平時做。
其中馮正明的幾位師兄,他們都分別出去參加過一些比賽。
也都拿過一些獎回來。
但你要說讓他們在后廚做他們拿獎的菜,可能幾位師兄都并不會愿意去做。
更不要說把他們獲獎的菜,拿出來放在菜單上給顧客去吃了。
因為比賽上做的菜,工序通常都是相當復雜。
讓他們自己重新做一遍已經是不容易。
如果上了菜單,很多的顧客同時要點的話,那恐怕根本就沒辦法做出來。
所以大家的普遍共識,就是比賽是比賽,平時做菜是另一回事。
馮正明現在要設計的菜,不但是要比賽上能用,也必須要平時匯泉樓后廚也能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