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蘭花熊掌。
做法上和孔府的仿熊掌類似。
不同的是,遼菜廚師們是用模具,倒出了熊掌的樣子來,然后再經過了蒸和燒。
最后在仿制熊掌的周圍用雕花擺盤,裝點成一種熊掌被蘭花簇擁的樣子。
當一道一道菜上桌,現場響起越來越多的驚嘆聲。
現場觀摩的人無不為廚師們精湛的手藝驚嘆。
尤其是受邀的僑胞和外國人。
過去他們對中餐多少帶有一點點的偏見。
在他們大多數人的認知里,中餐就是他們在國外中餐館見到的那樣。
但是今天現場看到這樣一場全國最頂尖廚師的比拼。
讓他們見識到了,原來中餐是這樣的美麗。
林茉莉再次忍不住驚呼:“真是太漂亮了,他們怎么能把菜做的那么漂亮啊?”
作為一個從小經常出入國外中餐館,在外國長大的混血兒。
林茉莉覺得現場看到的這些菜,簡直已經不像是菜了。
“他們做的都像是藝術品一樣,這還真的是在做菜嗎?”
司徒老先生笑呵呵回應:“他們就是在做菜,我們中華有句古話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說食物應該要精心去制作才可以吃。
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人會比我們中華民眾更懂得吃。
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林茉莉搖了搖頭。
司徒老先生給出回答:“因為我們的美食是源自民間,是勤勞的人民在生活中去創造出來的。
就像是炒這個技法,全世界只有我們中餐里有炒這個技法。
這是因為對古代的平民百姓而言,他們沒有很多的資源去做那些耗費大量油和調味料的食物。
但他們有會追求食物的美味,所以他們便創造了炒這種技法,用很少的油和調味料,把食材烹調出美味來。”
接著司徒老先生繼續解釋:“又因為炒是在很短時間里把菜做出來,為了讓食材能夠迅速成熟,并且也是便于入味,也就是可以少用調味料。
又在炒這種技法的基礎上,逐漸讓做菜的人磨練出更好的刀功。
可以把食材片到最薄,切到最細,或者是打上各種精致的花刀。
這一切都源自于百姓們在有限條件下,又要盡可能把菜做的美觀、美味,源自于我們中華民族骨子里對美的追求。”
聽了司徒老先生的這么一番話,真的是把林茉莉聽得驚訝不已。
連林茉莉的母親,和周圍其他一些外國人也都聽得是很驚訝。
當然,現場受邀的國人,在聽到司徒老先生這番話后,心中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如今這個國外很多地方看起來都要強過國內的時代。
很多國人面對國外的一些人和事物,或多或少總會有那么一點點的自卑感。
這樣一場全國烹飪交流大賽。
現場全國最優秀廚師們展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廚藝。
再搭配上司徒老先生的這番話。
讓外國人驚嘆,讓國人重新在心底有了一份自豪。
為中華璀璨的文明感到自豪。
哪怕只是最常見的吃,中華美食依舊是超前于任何一個國家。
“哇……”
現場突然又響起一陣驚呼聲,這一次是從川菜廚師那邊響起。
林茉莉迫不及待想要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