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便把自己理解的這道菜的魯菜做法說了一下。
“魯菜里,這道菜被稱作福祿鴨,因為葫蘆的諧音可以是福祿,做法上其實和其他各地差不多,都是要整只鴨子把骨頭剔出,但不能把鴨子皮肉弄破了。
之后向鴨子腹腔當中灌入提前入味炒好的餡料,用線繩扎成一個葫蘆的形狀。
接著是先炸,后燒,還要蒸制一下讓鴨子更加酥爛,最后裝盤淋上準備好的燒汁。”
介紹完魯菜里的做法,馮正明接著點明魯菜做法中的技法。
“在魯菜中,這個菜應該算是一個扒燒菜。”
聽著馮正明的詳細介紹,倒是讓身邊四位評委聽得有些入迷。
馮正明見大家還挺喜歡聽,他索性就多說幾句。
“這個菜做法上,各地大同小異,我覺得最能體現出特色的地方,還是在于鴨子肚子里灌入的東西,比如在我們齊魯大地上,肯定是要灌入一些我們齊魯特產的東西。
像是我們會放一些海邊的海產品,如海參、蝦仁、干貝之類,還可以加入一些豬肉丁,放入一些冬菇、冬筍,還有加一些火腿丁。”
聽著馮正明敘述,仿佛能看到他自己親手在做。
港城的一位大亨忍不住問:“馮狀元,我很好奇,如果你來做,會不會做出不一樣的地方來?”
馮正明笑起來反問:“兩位今天還真是很想讓我做每一道菜嗎?”
港城大亨笑呵呵擺擺手:“這倒不是,只是好奇。”
馮正明看向現場已經完成整只鴨子剔骨的林國富。
“如果我來做,首先鴨子要專門挑選,其次肯定不能用普通的糯米,我覺得可以用我們齊魯比較出名的明水香稻。
其他一應原料,都必須要用上好的料,不能隨隨便便使用。
而且我覺得可以融合一點各地的特色原料。
比如用一些云貴的特色菌菇,還有粵港的一些海鮮,再加上一些河鮮。”
馮正明一番羅列,讓兩位港城大亨聽得都有點忍不住想要咽口水。
侯師傅忍不住笑呵呵點出:“正明,你這么做的話,成本可太高了,而且光是你用的料,可比鴨子本身都貴。”
馮正明認真回應:“這道菜本就不只是吃鴨子,否則把鴨子整只剔骨,豈不是浪費了這道工序了嗎?”
聽到這話,侯師傅想了想,覺得還真是這個道理。
這道全稱:八寶葫蘆鴨的菜。
如果內餡不是那么講究,這道菜確實也失去了整鴨剔骨這道工序的意義。
侯師傅微笑著贊同了馮正明的說法。
“正明你說得對,這道菜已經對鴨子進行整只剔骨,確實應該要填充進足夠好的食材,才能體現出八寶的特色。”
林國富炒餡的時候,馮正明也看到他用料算是比較常規。
糯米里摻上了,海參、蝦仁、豬肉丁、火腿粒、冬菇、冬筍、干貝。
最后林國富還在其中摻入了一些松子。
加入松子,明顯是要給內餡增添堅果的香味,而且提前焙熟的松子,摻在餡中也增添了一份脆脆的口感。
見到林國富的這份添加,馮正明不禁很為林國富高興。
他也做出了一些自己富有創意的嘗試。
實際上,林國富加入松子的想法,是他在全國烹飪大賽上獲得的一點靈感。
在全國烹飪大賽上,他們曾經吃過松子燒麥。
當時吃著覺得味道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