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馮正明干脆把一個海參迅速切片,放在一個小盤子里遞給對方嘗嘗看。
包括這位英倫大廚在內,一位海外大廚都品嘗了一片。
吃了之后,幾位海外大廚才意識到馮正明陶罐里拿出海參的不一般。
海參實際上是很難入味的。
所以大部分時候,烹飪出的海參只是吃一個口感,搭配上表面濃郁口味的湯汁去吃。
可馮正明陶罐里拿出的海參,已經有一個淡淡的底口在。
是肘子、老雞的鮮味,還有淡淡的咸味,更關鍵的還是蔥姜油炸后獨特的香味,徹底把海參本身的腥味去除。
盡管這海參還沒有最后用蔥燒汁去燒制,但已經讓幾位海外大廚覺得好吃。
品嘗了之后,英倫大廚主動向馮正明示好。
“您好,中餐的狀元,我叫科夫曼。”
馮正明微笑點頭:“我知道您,我的一些經歷應該和您很類似,您是從鄉村走出來的大廚,我也是從火車站外面賣盒飯開始,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
科夫曼聽了笑起來:“噢,那我們真是有挺多相似之處。”
接著科夫曼又指著馮正明的陶罐:“我們一些做菜的技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馮正明笑了:“沒錯,我知道您有一道名菜,是用剔骨的豬蹄做的,我們魯菜中也有相似一道菜,同樣是把豬蹄脫骨,填入餡料后,做成熊掌的樣子,然后進行紅扒。”
可能現場很多人都不曾想到,馮正明和科夫曼竟然能聊得很投緣。
江成哲在旁邊并不覺得馮正明和科夫曼聊得來有什么奇怪。
實際上,在江成哲看來,馮正明和科夫曼確實很像。
他們都不是那種喜歡搞一些里胡哨裝點的廚師。
馮正明看似擺盤上色彩搭配很絢麗多彩。
但馮正明無論是做什么菜,無論他擺盤上多么的絢麗多彩。
只要是他放在盤子里的東西,那就一定是都可以吃的。
哪怕只是為了裝點的一根小菜葉子,馮正明都會給一些味道。
他真正做到了,要讓一道菜首先好吃,然后才是好看。
同樣,科夫曼也是理念和馮正明幾乎一致的廚師。
科夫曼可以說受到相當多海外廚師們的尊重。
他做的菜卻還是始終帶有一定的鄉村色彩。
并且他每道菜盤子里的東西,也都是可以用來吃的。
科夫曼的這種做法,同樣深刻影響不少海外大廚。
像是另一位非常知名的英倫名廚,他也是同樣遵循著,菜量一定要大,必須要讓客人吃得飽的原則去做菜。
馮正明把入味后的海參在提前準備好的蔥燒汁里燒制。
這個過程里,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又一次吸引了在場的海外廚師們。
燒制海參過程中,馮正明同時把其他一些菜也都分別做出來。
他用一種熗拌的方式,把幾乎是剛剛汆燙熟的蝦仁熗拌入味。
用的技法,最后把九轉大腸收濃汁水。
還有德州扒雞的做法,做出黃褐色鮮嫩多汁的扒雞。
黃扒魚翅更是在海外大廚們面前展示了一把大翻勺。
最后這些各種菜都準備完畢,馮正明按照齊魯地圖在盤子里進行擺盤。經過一番很仔細的擺盤,馮正明把這些最具代表性的魯菜組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