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大小小的報紙雜志,還有電視臺對馮正明他們進行了不少的報導。
尤其是馮正明他們在做祖國山河圖,還有馮正明做的真鯛大陸圖。
都成為媒體們爭相采訪的關鍵人物。
一些海外專程過來的媒體,則是更關注馮正明和科夫曼之間建立起的友誼。
而馮正明和科夫曼還專門一起,又是聯手做了一次豬蹄。
這次科夫曼專門找了關系,從英倫那邊空運了羊胰臟來。
加入了羊胰臟,讓科夫曼的豬蹄變得完整,味道層次也再次上了一個檔次。
馮正明也對魯菜中,孔府菜中紅扒仿熊掌進行了再次的改良。
他聽從了之前科夫曼的指點,對雞肉泥和牛肉泥都進行一些西式加工。
并且除了蹄筋之外,馮正明還在餡料中也加入一些菌菇提升風味。
油脂的方面,馮正明沒有去用黃油,但是他加入了一些牛油和羊油的混合。
增添了一定野性的風味,讓整道菜的風味更加獨特。
而在烹飪的時候,馮正明沒有整形成熊掌的樣子。
他把整個剔骨后的豬蹄放在高湯中煮熟。
然后釀入自己準備好的內餡后。
也是先進行蒸制后,再用紅扒的方式,做出一個紅扒的汁澆在豬蹄上。
出來的造型上,和科夫曼的豬蹄實際上相當的類似。
不過,兩道豬蹄風味上是完全不同。
兩個人合作一起做了兩個豬蹄,最后放在一個盤子里,展示給了一些媒體去看。
現場受邀品嘗的大亨,還有廚師們無不被兩人的豬蹄味道折服。
風味上,可以說馮正明和科夫曼的豬蹄是完全不同風味。
馮正明是很傳統的魯菜中紅扒的風味。
以咸鮮為主,不過馮正明的紅扒汁也會透出一些甜口。
這種咸鮮中帶著甜口,還是相當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科夫曼做的豬蹄,也屬于咸鮮口。
不同的是,科夫曼所做豬蹄內餡中,在羊胰臟的加入后,風味口感上會有很獨特的變化。
整道菜吃著會覺得和馮正明的紅扒很像,但是放在一起吃會感受到很不一樣的風味。
可以說,兩只豬蹄放在一個盤子里。
能讓人品嘗到中、西餐不同的滋味。
但要去評價究竟誰做的更好吃
確實又完全沒辦法去區分。
海外媒體對馮正明和科夫曼聯手做的這道豬蹄進行了相當詳細報道。
國內各地的媒體,也都是同樣進行了一些報道。
在大家的報道里,都是對馮正明和科夫曼這份友誼進行長篇累牘的宣揚。
自然事情被國內的高層也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