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想了想:“如果他愿意學的話,我肯定會讓他學,如果他不愿意,我確實也不好強求。”說出這話,馮正明緊接著自己也笑了。
“哈哈哈,剛才宗師傅你還說你兒子不想學廚,看起來以后我這份手藝,可能也會變得后繼無人了。”
宗德勝先是跟著笑了笑,不過緊接著他又趕緊表示。
“不會,正明你的手藝擺在那,應該不會后繼無人,我看了你和那位科夫曼大廚做的豬蹄,說實話我們都很驚訝。
如果不是你們做出來那樣的豬蹄,我們都想象不出,原來豬蹄可以那樣做的。”
宗德勝所說的確實是實話。
可以說,國內各地的廚師真沒想到馮正明和科夫曼把豬蹄都能做出了樣來。
尤其讓很多廚師品嘗后意識到,似乎中餐和西餐的界限并不是涇渭分明。
就像是科夫曼的那道豬蹄,馮正明在魯菜中竟然能找到相似做法。
兩個人做出的豬蹄,味型上很相似,但又分別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
如果要問好不好吃
宗德勝也不敢說所有人都會覺得好吃。
至少他和國內外一起品嘗的廚師們,都覺得馮正明和科夫曼做的好吃。
說起來很簡單,兩個人做法上都是把豬蹄本來腥臊味道盡可能去除。
然后再給豬蹄加入其他的有些風味。
保留豬蹄最精華的膠原蛋白。
再加入其他的一些不同口感和風味的輔料。
當然,最關鍵還是燒制和紅扒的湯汁,更是為整道菜增添一種立體感。
可以說,在品嘗了馮正明和科夫曼做的豬蹄后。
現場國內和海外廚師們突然產生獨特共鳴。
原來廚藝也是沒有國界的,大家在烹飪上很多時候可以共通。
宗德勝回憶一番,再次忍不住說了句。
“果然還是需要學外語,如果我們大家都會外語的話,在跟海外那些廚師交流的時候,會方便太多啊,很多東西我們可以更好交流。”
馮正明笑起來:“哈哈哈,宗師傅這就對了,學好外語,不代表我們是在崇洋媚外,是為了讓我們相互可以更好交流。
也能從人家那里學到更多,對我們更有用的技術,能夠超越我們自己。”
宗德勝很認同:“沒錯,會了外語,以后我們也可以更好把我們的中餐,傳播到海外去。”
馮正明笑著搖了搖頭:“這一點可能還是有難度,畢竟每個地方人的口味偏差還是很大,或許大家相互之間會有一些共通點。
但整體上而言,不同地域生活習慣下的人,口味上的差異還是很明顯。
這就像同樣是椒,我們齊魯的椒和川渝的椒,在味道上真的是天差地別。”
宗德勝也是笑著點點頭:“就像是在別人眼里,我們本幫菜就是甜。”
馮正明補充:“濃油赤醬,不是單純甜。”
宗德勝嘆了口氣:“是啊,我們確實不只是甜,只不過大多數人可能印象只剩下齁甜,也和現在本幫菜廚師本地人越來越少有一定關系。”
馮正明看到宗德勝無奈嘆息。
他笑著安慰:“我覺得,不一定非要去改變別人的印象,我們廚師首先應該服務本地人的口味,然后再加入其他地方的一些口味。
現如今交通逐漸變得越來越便利,相信以后等我們國內交通四通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