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馮正明有所準備,但還是沒想到來應聘他兩家店學徒的人會那么多。
其中更是不乏有不少從外地來滬城找工作的人。
更是有不少齊魯各地來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里,有些心思比較活躍的,到馮正明店里就擺出老鄉的情份。
希望可以在馮正明的店里干上這個學徒工。
這確實一度讓馮正明多少有些為難。
他也打了電話回泉城去,向幾個師兄詢問了一下情況。
其實不用問泉城的師兄,馮正明也大概知道這么多外地人涌到滬城的原因。
主要還是因為下崗潮的到來,各地都有不少落后產能的企業破產。
一下子使得出現了大量的冗余勞動力。
很多人在家鄉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到滬城或是更南方的沿海城市找找工作機遇。
還有齊魯的一些烹飪學校畢業的年輕人。
他們大概知道在省內比較難找工作,干脆就直接南下了。
而馮正明現在的名聲很大,到了滬城就能聽說關于他兩家店的各種傳言。
都知道他兩家店的生意在滬城都算是非常好的。
得知他店里要招學徒工,自然是大量的人都涌來求職。
這么多的人涌來應聘,讓馮正明感到很是煩惱。
回到家里,他也不好在家里人面前表現出來。
不過家里的爺爺和司徒爺爺也是大概知道情況。
司徒爺爺還跟馮正明開了個玩笑:“正明現在是不是后悔,當初沒有接受滬城那位爺叔的投資不然你現在有這么多人可用,可以再開一兩家分店了。”
被司徒爺爺這么一開玩笑,讓馮正明也不禁笑了起來。
“我清楚我現在的能力,兩家分店確實是極限,再開兩家分店的話,雖然人員肯定不用發愁,但是菜品的質量可能無法保證。”
爺爺突然開口:“其實你可以開店只賣把子肉那些,不做炒菜,或者做成你在我們那最早火車站的時候,那種盒飯形式。
既可以消化掉一些省里跑來想要投奔你的人,也不用擔心影響到你現在兩家店口碑。”
爺爺的辦法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折中辦法。
不過馮正明思考了一番還是搖頭拒絕了這個辦法。
“爺、司徒爺爺我知道這個辦法是現在能盡快消化大量人員的辦法,但我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去消化人員。
我們好不容易才走到現在這一步,經過了我們那么多人的努力,建立起這一套更加完善的經營模式。
如果我們現在退回去,重新做街頭生意,等于說是去跟街頭做小本生意的小商戶搶生意。
到時候我們自己的手藝可能會退步,更是會讓街頭做生意小商戶無路可走。”
聽馮正明這么一番話,兩位爺爺面面相覷。
他們倒是沒想到,馮正明在這種時候依然想的那么深。
不光是考慮到要守住傳統手藝的底線。
還考慮到他們做街頭小店,會對很多街頭小商戶造成沖擊。
眼下,街頭上擺攤的小商戶已經相當多了。
對馮正明來說,他放低標準大量開店,依舊能靠著自己名氣支撐起那些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