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師傅們的明事理,馮正明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氣。
在拜年過程里,馮正明還專門給黃濤這位師叔拜了個年。
黃濤完全沒想到,馮正明會抽空到他家里拜年。
這些年黃濤從一開始學廚,到后來去了南方變成美食雜志主編。
再后來回到泉城,幫馮正明主辦齊魯風味那本雜志。
可以說黃濤也是有著非常豐富的人生經歷。
之前一段時間,黃濤在雜志的理念上也跟馮正明產生分歧。
黃濤想要進行一些更加商業化的嘗試。
他認為,單純靠吸引美食愛好者購買雜志根本不行。
所以黃濤的想法是,利用好馮正明狀元的名頭,吸引一些贊助商給雜志贊助,然后給贊助商的產品在雜志上做廣告。
當然,開始為了吸引到更多人購買雜志。
把雜志的銷量打上去,好能夠吸引贊助商,肯定是需要馮正明這位狀元出面幫忙推銷雜志。
甚至黃濤還有想過,馮正明以廚師協會會長的名義,讓全省的廚師都定一批雜志。
當然這些都被馮正明給拒絕了。
馮正明還是希望雜志能做的更加純粹。
美食雜志就是介紹美食,可以穿插一些美食相關的故事。
但是不能一本雜志上全都是各式各樣的廣告。
后來黃濤見餐館推薦指南,一下子帶火了雜志,也帶火了一部分的餐館。
他馬上萌生出了另外一個想法。
他當時想的是,干脆讓齊魯各地餐館上門求推薦位置。
這樣他們可以進行推薦位置的有償拍賣。
到時候有需要的餐館和酒樓,只要出得起錢,就可以讓對方上推薦指南。
這自然是被馮正明嚴詞拒絕的。
馮正明專門找黃濤談了一次。
明確表示推薦指南之所以很多人專門買雜志看。
是因為推薦指南是絕對的公正客觀。
如果推薦指南上推薦的餐館和酒樓,都變成了對方錢上的,那推薦指南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那一次的事情,馮正明和黃濤鬧得有些不愉快。
后來還是師父從中調解,才算是讓兩人化解開了不愉快。
雖然被師父調解了兩個人理念上的不和。
但黃濤心里一直還是有些不服氣。
覺得馮正明的做法實在是太過于刻板。
覺得馮正明不懂得變通。
也覺得馮正明是自己生意做的大,所以不在乎這三瓜兩棗,但是一點也不懂得人情世故。
再之后,當黃濤看到馮正明在滬城開起兩家分店,并且迅速在滬城闖出了極大的名氣。
一下子讓黃濤突然意識到可能自己確實不對。
得知馮正明能在滬城開店,還能吸引到滬城工作的大量海外人光顧,并且利用海外人大量光顧又吸引到了很多滬城那邊白領光顧。
黃濤就意識到,自己是小瞧了馮正明。
他不是不知道應該要怎么去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