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哲的建議馮正明這些天也在想。
他的想法和江成哲類似。
就是用老帶新的方式,在店里讓青年廚師邊干邊成長。
畢竟廚師就是一個勤行,手藝必須要多干多練。
像是現在兩家店里的廚師,也都是跟著馮正明一步一步練出來。
馮正明想了想:“如果真要再開兩家分店,那恐怕我必須要去一家新店帶新人,這邊的店只能交給你去負責了。”
江成哲趕緊說:“我去新店吧,你留在這邊,西餐館街上這家店可是我們在滬城的牌面。”
馮正明聽了笑著問:“你去新店你能頂得住壓力,帶著人把魯菜做好嗎”
江成哲笑了笑:“我其實可以去做粵菜的。”
馮正明搖頭:“如果做粵菜,那就不是火車站那家店的模式,我們開新店,是要走火車站那家店的模式,不是要再做一家這邊店的這種模式。”
江成哲沒有問為什么,他自己心里明白是為什么。
西餐館街上這家店的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復刻出來。
何況,如果是照著西餐館街上這家店的模式去做。
就必須要把店里菜價提上去。
也就無法吸引到足夠多的顧客了。
唯有照著火車站那家店的模式,才能一下子開兩家,甚至是三家更多的分店,都可以吸引到足夠多的顧客。
那種模式可以被稱之為“薄利多銷”。
完全依靠顧客多保證店的盈利。
所以火車站那種模式的店,才更加需要后廚里廚師的穩定。
不是需要廚師有太多靈光一閃的創意。
就是要讓廚師能有扎實基本功,把經典傳統菜穩定做好。
江成哲聽馮正明分析出這些,他忍不住感嘆。
“中餐最難的就是這個穩定啊,現在好多烹飪學校里的學生,都是那種不屑于基礎的東西,總覺得憑借自己的一點小聰明,靠著什么創意就能當大廚。”
江成哲眼神里對那些所謂創意滿是鄙夷。
“他們連最傳統的經典老菜都不能保證出菜的穩定,還在那談什么創新啊簡直都是扯淡。”
馮正明聽江成哲這么說,也是忍不住樂了。
“你好意思說那些更年輕的啊你要不是遇到我,你自己不也是只想追求創意”
江成哲被說的滿臉通紅。
確實是這樣,如果不是遇到馮正明,他可能是真的只會一味追求創新。
真的是接觸馮正明,看到馮正明把最傳統的經典菜,能做出新意,還能不會失去傳統經典口味。
江成哲才意識到,自己一味追求創意做法是走上邪路了。
一個廚師不能扎實把經典老菜穩定做出老菜該有的味道。
那還有什么創意和創新的必要呢
沒有扎實基本功,創意和創新不過是無根之萍。
根本只是說故事去糊弄顧客。
馮正明嚴肅對江成哲說:“你的建議很好,我們確實是可以招一批新人,上次招的是學徒,這次我們招一些青年廚師。
然后先在我們的兩家店里進行學習,之后我們找準時機再開兩家新店。
用老帶新的方式,我到時候也去一家新店里,帶一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