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燒海參這道菜,確實讓年輕的廚師們和參賽大師傅們拉開不小差距。
雖說年輕廚師們也都知道該怎么去做。
他們也都是經常在后廚看到大師傅們做。
但真正自己做,經驗上的不足還是非常明顯。
高湯的煮制,后續蔥燒汁的調味,甚至是蔥燒汁的打芡。
這些都是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
馮正明當初跟師父學這一道菜,就學了很長的時間。
那時候燕喜樓生意已經不行,顏老師傅也是有所感覺,所以抓緊時間教授小徒弟以偶寫重要的東西。
馮正明從煮湯到調味,包括應該如何去炸蔥段,他都跟著師父非常詳盡學習。
因為有了那一段沉下心,沒有其他東西影響下的學習。
也才能夠成就馮正明如今的這份手藝。
馮正明那種學習待遇,是年輕的廚師們不具備的。
哪怕孫海、夏蕙和朱旭,他們也未曾有過馮正明當年學習的環境。
或者應該說,他們沒有馮正明當初的時間去學。
他們從進后廚開始,幾乎都是在跟著各種忙碌。
他們的手藝都是在邊干邊學中成長起來。
這讓他們基礎很扎實,他們在后廚做菜的經驗比其他廚師要充足。
可也是這種邊干邊學的狀態,使得他們沒時間去研究像是蔥燒海參這樣的菜。
不過比賽結束,年輕的廚師們聚在一起。
他們個個心態倒是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或許對他們而言,能進入百強魯菜名廚之列已經算是成功。
畢竟爭奪十佳名廚的都是各家酒樓的大師傅們。
所以他們輸給大師傅們也沒有什么丟人。
他們聚在一起聊的是哪位大師傅的蔥燒汁做的好
“我覺得可能是李師叔的做得好。”
“對對,我也覺得,李師叔是小師叔的大師兄,他的那個蔥燒汁我看了,味道真是很棒。”
“你看了就知道味道啊我覺得是我師父做得好,我師父這些年一直都是幫小師叔培養新人,所以師父他手藝很扎實。”孫海為自己的師父楊斌站臺。
見孫海為自己師父站臺了,夏明燁趕緊說:“那我還覺得我爸做的最好呢。”
場面頓時變得有那么點劍拔弩張,大家都有各自支持的大師傅。
朱旭倒也覺得自己師父的蔥燒海參應該也做的很好。
“我師父的蔥燒汁,過去在聚賓園也是挺出名的,師父他這幾年在外地又學習了很多,可能在調味上又有新東西。”
朱旭的話倒也沒有誰反駁,因為大家也都清楚,程國勝的手藝確實很好。
在大家討論哪位大師傅蔥燒海參得分最高的時候。
夏蕙突然嘀咕:“可惜,這次師叔他沒參加,師叔的蔥燒海參真的好吃,我真的最喜歡師叔做的蔥燒汁。”
這個倒是沒有人反駁,嘗過馮正明蔥燒汁的人都會喜歡。
馮正明調味上的獨到見解,那種濃而不膩的味道,確實讓他的蔥燒汁獨樹一幟。
不敢說馮正明的蔥燒汁一定是最好,但味道上確實是讓很多人都喜歡。
顧志成笑著說:“馮師叔獲得的認可已經足夠多,不用跟我們一起參加比賽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