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得到年輕廚師們的認同。
實際上從年齡上來說,馮正明比一些青年廚師還要年輕。
也是從馮正明身上,顧志成他們這些青年廚師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什么叫做天分。
天分這東西,確實不是單純靠努力能夠追趕上的。
更重要的是,別人有天分還更加努力。
這就是注定了大多數人都很難追趕上馮正明。
年輕的廚師們也因此對馮正明服氣。
只要是接觸過馮正明,并且一心想要成為好廚師的年輕的廚師們。
他們一定會對馮正明服氣。
這種服氣是發自內心的。
所以年輕的廚師們,覺得馮正明確實沒有必要再參加比賽證明自己。
他已經有了足夠強的實力,有自己的那些分店,可以讓他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成為國內餐飲業的真正大亨。
夏蕙開口說:“師叔他參加比賽,應該就沒我們什么事了,師叔的手藝跟我們不在一個層次上了。”
這話也獲得在場年輕的廚師們認同。
“是啊,小師叔的手藝太利害。”
“馮師叔厲害的地方是他的創造性,他的創意總是能很好的做出來。”
“而且還好吃,馮師叔的菜味道上真是無可挑剔啊。”
“其實如果不是馮師叔的話,恐怕魯菜還真沒法走出齊魯傳播更廣。”
馮正明對魯菜傳播的貢獻,也成為了他被很多人信服的地方。
即便是老師傅們,在魯菜的傳播和宣傳上,也確實是做的不如馮正明好。
懂得做菜的廚師不少,老師傅們的手藝也是個個厲害。
但懂得做菜,手藝好的同時,還懂得要如何運作和宣傳魯菜的人。
如今也只有馮正明一個人能做的好。
尤其是他在滬城一口子開的四家店。
是一種相當有針對性的開店。
背后有馮正明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
同時也有他能輕松拿捏不同地區人口味上的實力。
也因此,馮正明在滬城推出的滬城餐館推薦指南,是真的一下子就收獲了很多人的認可。
如果非要說他現在還有什么不足的話。
那恐怕就是,馮正明方式太貼近大眾化,忽略了一些人對高端的需求。
不過對此馮正明自己是一點不著急。
他始終堅持要讓大眾吃得起自己的店。
也因為他的這種堅持,和某些一心做高端餐飲的大師傅們不沖突。
讓他在滬城開店沒有遭受到任何排擠,甚至還受到滬城本地廚師們的歡迎。
畢竟馮正明沒有跟他們爭搶高端餐飲,也沒有爭搶酒樓那些。
他們接納馮正明在滬城開店,反倒彰顯出滬城海納百川包容性。
也可以讓滬城被不少人視為是一個美食城市。
只是他們并不知道的是,大眾喜歡的往往才會真正的更好流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