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美學,都需要懂得其中真諦的人欣賞,才能體現出美的價值。
孔興禮和程國勝不同。
程國勝心里始終有著對馮正明的不服氣,所以他即便知道馮正明手藝很利害,依舊不愿意承認這一點,或者應該說不愿意去欣賞馮正明的手藝。
孔興禮則是打心眼里敬佩馮正明。
他更清楚馮正明為整個魯菜做出的貢獻。
如果不是馮正明的堅持,不是他不懈的努力。
魯菜早已走向沒落,只能是齊魯本省的一個地方菜系。
就和大多數地方上的菜系一樣。
甚至很多魯菜的技法都可能會逐漸失傳,或者是干脆變成人家菜系的手藝了。
如果不是馮正明的出現,現如今魯菜也不會涌現出這么多優秀青年廚師。
孔興禮在聚豐德能夠和不少外地廚師進行交流。
在交流中孔興禮了解過,就說在京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粵菜廚師工資是其他菜系廚師好多倍。
魯菜廚師能受到的重視,甚至是四大菜系里排在了最末位。
相當多的魯菜廚師去了外地,只能像是程國勝一樣,轉而去學習其他菜系。
可是有馮正明的出現,扭轉了魯菜弱勢的局面。
馮正明用他的方式,堅持魯菜技法的基礎上,吸收融合其他菜系,甚至是西餐的一些優秀的東西,讓魯菜被更多人所接納。
他能在滬城一口氣開四家店,這就已經是非常好的證明。
所以孔興禮心里,馮正明無愧于狀元的名聲。
因為他敬佩這馮正明,所以會更多去研究和欣賞馮正明的手藝。
可能孔興禮是除了馮正明的師父和師兄們之外,對他手藝研究最為透徹的人。
自然他很清楚馮正明每道菜設計巧妙菜真正優秀在哪
就如同是馮正明成為狀元的成名菜烏龍戲珠。
不懂的人只會覺得那道菜做的確實很美。
孔興禮當初吃的時候就很仔細品嘗。
對每個細節都仔細的觀察過。
他不但知道海參的三層味道,還知道烏龍戲珠中作為珠子的繡球干貝其中的精妙設計。
“作為烏龍戲珠中的珠,馮正明做法上是參考魯菜中繡球干貝,但他在外面用筍絲、香菇絲、胡蘿卜絲去裝點,團成真正繡球的樣子。
沒有人注意到的是,他在外面加入幾種絲后,給繡球也增添了不同口感。
還有最中間他加入龍蝦球,并且借龍蝦高湯鮮美,突出繡球干貝的美味。”
介紹到這里,孔興禮看向來挖自己的投資人。
“大家都以為那道菜可能就是兩道傳統經典魯菜組合,實際上那道菜的精妙,只有吃過的人才能品味到其中的滋味,也只有懂得做菜精髓的大師傅,才明白其中難點。”
投資人明顯被孔興禮的介紹所吸引。
“難點究竟在哪”
孔興禮笑了:“想一想你怎么讓蔥燒汁不和盤子里
被這么一問,投資人愣了一下,仔細想想似乎明白了。
孔興禮:“我和你們去滬城,我們開的高檔魯菜餐廳,要避讓他的。”
投資人這次倒是點點頭。
“沒關系,我們肯定不會在他的店附近開,我們會在浦東那邊開,實際上我們主要面向的是一些滬城那邊的老板,最好是能吸引一些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