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興禮:“這我可不敢保證,我只能說盡我所能,把菜做好。”
稍微停頓一下,孔興禮也表示:“當然,我會做出一些改變,就像是馮正明他在滬城,我們既然要做高檔餐廳,從原料到出品都要嚴格把控。”
投資人對孔興禮這番態度還是相當滿意的。
至少能看得出來,孔興禮確實是想要在堅守魯菜傳統同時,要做出一些適應時代的改變。
投資人既然找孔興禮,要挖他去滬城,肯定也做過調查。
他們在比賽結束廚師們回到泉城休整,第一時間就去光顧了程國勝的聚賓園。
在新聚賓園,他們也是品味到程國勝對魯菜的一些改變。
不得不說,程國勝的一些改變確實涉及的很好。
這也讓找孔興禮的這些投資人,認識到魯菜可以做的很時尚。
但投資人也感覺到,不是程國勝做出的改變不好,只是他的做法在泉城,或者說在齊魯甚至是北方并不合適。
興許如果放在京城的話,也是會有一定的市場。
在泉城屬實是很難有足夠的市場。
何況泉城還有傳統派的聚豐德和泰豐樓。
名氣在外,有馮正明這位狀元坐鎮的匯泉樓。
以及像是顏家菜館那樣私房小館。
聚賓園光是在價格上就幾乎沒有競爭力。
更不要說程國勝那些創新的東西,實際上在本地人眼里不如聚豐德吃個蔥燒海參,泰豐樓吃個肘子,匯泉樓吃個白菜燒大蝦。
不過找孔興禮的這些投資人,他們還是看中程國勝一些融合創意。
他們覺得,把那些東西加以發展,放在南方像是滬城應該會很好。
滬城作為一座商業大都市,有太多講排面的商務宴請場景需求。
如果在滬城開一家魯菜高檔餐廳。
融合其他地方菜系的特色,再以類似法餐那種高級感呈現。
應該可以很好的滿足某些商務宴請人士的需求。
所以投資人在經過一番接觸,他們選中了孔興禮。
這不光是因為孔興禮是這次比賽中總得分第三。
還因為孔興禮第三道菜也有著他自己的一些創意展現。
雖說孔興禮創新力度上不如程國勝,但他要比程國勝更讓人覺得踏實。
尤其是他堅持著最傳統的魯菜技法。
再加上出生聚豐德的背景。
讓投資人最后選中了他。
在被對方接觸一刻,孔興禮就已經想好了要走出聚豐德去外面嘗試一下。
和當初程國勝被迫走出去的情況不同。
孔興禮完全是因為比賽中,看到那些跟著馮正明的年輕廚師們,他們展現出的那份創造力,令孔興禮感受到一種沖擊。
所以孔興禮想要走出聚豐德,走出屬于自己的舒適圈,去嘗試挑戰一下自己。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孔興禮也想去滬城試一試,自己能不能和馮正明斗一斗。
不是在單純一兩道菜上兩個人的正面對決。
而是憑借創意和團隊,在餐廳的運營上進行比拼。
孔興禮最后和投資人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