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沒有西瓜龍舟那樣震撼,但也同樣展現出馮正明這位狀元精妙刀功。
一番比拼過后,接下來正式進入了挑戰賽的階段。
挑戰賽也是為了照顧老師傅們的身體。
雙方的烹飪是同時進行的。
馮正明和老師傅們這邊,一起做一桌席。
十六位優勝名廚也一起做一桌席。
馮正明和老師傅們做的席,是很傳統的魯菜席。
基本上都是經典魯菜,有著九轉大腸、蔥燒海參、白菜燒大蝦,還有紅扒肘子、紅扒孔府仿熊掌,以及醋黃河大鯉魚、八珍布袋雞、芙蓉螃蟹。
還有兩道湯菜,烏魚蛋湯和醋椒魚。
這些很經典的魯菜做下來,一共十道菜,真正展現出老師傅們的手藝。
無論是刀功、勺功還是火候上的把控。
老師傅們真的把他們各自的多年經驗展現的淋漓盡致。
擺盤的時候,也都是充分把之前準備雕都利用上。
大師傅們看到師父們一道一道菜完成了。
而且還把之前的雕也全部都搭配上。
他們也突然意識到問題,備料的時候光顧著跟師父們比拼雕,忽略了他們做的菜,很多和之前雕壓根是聯系不上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大師傅們意識到他們沒有師父們那份大局觀。
雕的時候,老師傅們就已經布置好,是準備要把雕利用上。
這一點連馮正明都能做的很好。
他親自做的仿熊掌,用剔骨的豬蹄做熊掌。
做的是一道紅扒百熊掌。
所以他之前雕也都是擺在旁邊裝點上。
仿熊掌內瓤餡,馮正明也參考了科夫曼瓤豬蹄一些設計。
把餡料分開攪打成那種細膩有一點點像是冰淇淋口感。
并且在內部加入提前入味烹煮軟爛蹄筋,還加入一些小羊羔的內臟增加口感。
整道菜的處理,真的是相當完美漂亮。
相較而言,程國勝為了和馮正明對標,他也做了一道仿熊掌。
光是從擺盤上看,就和馮正明這邊差了不少。
里面的內餡填充上,也明顯不如馮正明做的細致。
所以兩個人這道紅扒仿熊掌擺上桌,相互之間的差距都很明顯。
馮正明看到了,也是無奈笑了笑:“程師兄你其實不用做這種你不擅長的菜,你應該做一道自己更擅長的菜。”
程國勝卻依舊不服輸:“我這是挑戰自己,不是專門針對你的菜。”
馮正明聽他這么說,也只能是點點頭:“好的。”
隨著時間推移,一整個上午的忙碌,在臨近中午的時候,雙方的宴席都完成了。
單從創意上來說,自然大師傅們那一桌席要更加有創意。
大師傅們在魯菜基礎上,融合了不少其他菜系的元素。
更是添加了一些西餐中的元素在其中。
可以說在突破上,大師傅們做到了。
這也是大師傅們能想到的,可以避免和各自師父正面交手傳統經典魯菜的方式。
甚至三師兄楊斌把馮正明的經典菜,烏龍戲珠都給做了。
在楊斌做烏龍戲珠的時候,孔興禮也是仔細觀察了。
他發現楊斌做法上,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