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顯的就是,海參地下的湯汁就只是蔥燒汁。
沒有馮正明做的時候,那種兩種汁交融的細致程度。
孔興禮心里甚至都慶幸,馮正明沒有做這道菜。
不然兩個放在一起對比,那確實是差距有點過于明顯。
孔興禮自己做的也算是一道聚豐德的菜,烹蝦段,他也在傳統基礎上做了創新。
兩桌席都已經完成了。
這次比賽的評委,不是受邀來的任何一位評委,而是現場的觀眾們。
現場的觀眾可以排隊品嘗兩桌宴席上的菜。
然后各自根據自己的偏好,把大家覺得好吃的票投給一方。
這種完全不再考慮技法手藝,單純只從好吃的角度讓大眾來做選擇。
也算是開創了國內烹飪比賽上的一個先河。
甚至為了保證大眾只是直觀用味道去評判。
兩桌席擺在一起后,并沒有完全進行涇渭分明的區分。
然后觀眾可以根據自己品嘗后喜歡的菜投出手里的一票。
現場一共是1000人,最后統計那一桌席獲得票數最多。
經過了一番排隊的品嘗后,觀眾也是紛紛投出手里一票給自己喜歡的菜。
這種非常主觀的投票方式,也是讓侯師傅他們京城的評委們,覺得是不是稍微有點兒戲
“這樣會不會最后出現偏差”
“是啊,現場大眾的口味實在是太主觀。”
“這如果馮正明和老師傅們輸了,是不是會很丟臉”
侯師傅聽到大家的議論,笑著反問:“你們覺得對老師傅們來說,他們會擔心輸掉嗎”
這話問得幾位京城評委都是一愣。
接著兩位國宴大師開口。
“我們其實更希望會輸掉。”
“是啊,如果輸掉,說明徒弟已經超過我們,難道不是好事”
兩位國宴大師的話,頓時就讓京城幾位評委明白過來。
唯靈先生笑著說:“這樣的比賽與其說是比賽,不如說是魯菜的這些大師們,想要扶持一下他們的徒弟們。”
唯靈先生的這話,也是讓大家都很認可。
從眼下的情況看,確實是和唯靈先生說的一樣。
看似一場挑戰賽,實際是老師傅們在扶持一把各自的徒弟。
當然在品嘗和投票結束后。
賽事方的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的點票。
最終結果倒也沒有太出乎意料。
馮正明和老師傅們的菜,還是獲得了更多的票。
當然雙方差距實際上倒是并不算很大。
505票對495票。
僅僅也只是五票的差距。
當然如果讓評委們來評判的話,馮正明和老師傅們肯定還是會贏。
傳統的經典魯菜上,大師傅們還需要繼續努力進步。
這場算上分賽區的比賽,一共進行了一個月時間的國際魯菜大師名廚挑戰賽,也始終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百強魯菜名廚評選出來,馮正明也很快讓小師叔黃濤開始籌備出版書冊。
比賽最終誰勝誰負已經不那么重要,對魯菜的宣傳效果已經達成,參與者們都覺得足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