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師傅被逗樂了,想了想覺得馮正明還真說的沒有錯。
他手底下在滬城的年輕廚師,這次好幾個進了百強名廚。
說明他手底下確實是最優秀的一批青年廚師。
侯師傅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對。
馮正明自己也還是青年廚師,他也足夠優秀,甚至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從燕喜樓關張,馮正明從火車站前賣盒飯。
到如今2000年,他是被全國成人的烹飪技能大賽狀元。
可以說這幾年,各地也涌現出一些優秀年輕廚師。
但至今還沒有人能和馮正明平分秋色。
這和他一直專心致志把心思都放在后廚有著很大關系。
最重要的還是,馮正明是從最底層一步一步干出來。
他的基本功真的屬于獨一檔。
侯師傅在京城參加一些廚師考核,在考場上會經常跟廚師們說起馮正明。
每次他都會感慨:“你們是不是覺得,考核的標準顯得有些苛刻可你們的考核是可以有誤差的,但馮正明卻能夠毫無誤差的做到那個標準。
如果真要跟他相比,你們很多的考核項目恐怕都不能得分。”
見過馮正明基本功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
他簡直像是一臺機器,真的能把那些基本功按照要求做到。
就像是同樣是給豬腰打刀,馮正明可以非常勻稱的打下均勻的刀。
要求是多少,他就能夠達到多少。
除了基本功之外,馮正明這幾年對不同菜系也都開始進行研究。
他把各種不同菜系進行融合,甚至是學習很多西餐的東西。
所謂的學以致用。
不是說你能做魯菜,也可以做粵菜,可以做中餐也可以做西餐。
而是能夠把他們相互進行一種融合,一道菜的底層還是魯菜的技法。
可以在處理材料的時候用上一些粵菜的方法。
可以在調味的時候用一些西餐的味道。
這才能叫融會貫通。
這一點上其實國內老派廚師多少是有一些抵觸。
他們會更多堅持傳統,不愿意去做出改變。
不能說他們的堅守傳統不對。
傳統始終是需要堅守,是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只是時代不同了,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原料上開始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種時候,過去可能某個地方的菜系里,壓根沒有去做那種原料菜的做法。
就需要去和其他的菜系,甚至是西餐的一些做法進行學習。
接納一些新的東西,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
這也是一位廚師應該不斷精益求精的追求。
侯師傅離開前對馮正明留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