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城的很多白領和海外的人都覺得,來這條街上可以找到他們心儀的館子。
即便是排不到馮正明的店,其他西餐館也可以稍微將就一下。
或許是因為中午在孔興禮酒樓吃得太好。
又或者是受到孔興禮酒樓的一些刺激。
大家感受到了一些壓力。
所以晚上后廚里每個人都相當努力。
馮正明相對比較悠閑,更多是站在一旁盯著后廚里其他人。
會調度不同的廚師,讓每個人都可以出現在該出現的位置上。
很多海外的客人,他們很喜歡圍坐在半開放廚房外面的一圈吧臺坐下來吃飯。
因為坐在這里,他們可以看到后廚里那些忙碌的身影。
可以看到馮正明帶著他后廚里眾人,非常忙碌但卻很瀟灑的把一道一道菜做出來。
這樣半開放的后廚,讓顧客能夠看到后廚的景象。
說明了馮正明他們對自己廚藝有著絕對自信。
因為從吧臺到后廚的距離,幾乎是能夠清楚看到后廚里一切。
包括一些學徒出現的小失誤,都會被吧臺坐著的客人看到。
每當出現小失誤,馮正明從來也不會去訓斥失誤學徒。
他反倒是會過去進行一番示范,耐心給犯錯失誤的學徒講解。
在馮正明的講解示范后,學徒會認真重新再做一遍。
學徒做的好,馮正明會毫不吝嗇給予肯定。
這樣和諧的后廚氣氛,會給人一種如同家人般的舒適感。
也是很多人愿意坐在吧臺,看著里面忙碌做菜的原因。
一道一道的菜完成,被馮正明進行最后調整后,才會送給外面的顧客。
就像是馮正明讓每個學徒都要隨身戴著一只小勺。
他自己也會裝著一只小勺。
隨時會對每一道出品的菜味道進行檢查。
如果味道上出現偏差,馮正明會讓廚師重新返工。
“老王,你自己嘗一下,這個味道不對,減輕一些辣口,你要習慣,這里不是川渝,口味上不能夠那樣重,要淡一些。”
王瀚文用手指輕輕一抹馮正明勺子上的湯汁,自己嘗了一下湯汁的味道。
“我明白了主廚,馬上改。”
接著王瀚文會按照馮正明要求修改口味,會讓馮正明先嘗一嘗。
確定味道上沒有問題,王瀚文才會最后收汁出菜擺盤。
往往這種返工后,為了節省出菜的時間,馮正明會幫忙一起進行出菜。
這樣可以更快的完成擺盤,然后就可以追趕上返工前進度。
坐在吧臺,看著后廚里一切的人,往往會被這些返工的小細節所驚艷到。
最后擺盤時,那種相當瀟灑的盤中繪制,更是會非常有個性。
雖然馮正明不會像是很多西式擺盤那樣,用醬汁畫上一道線,然后擺上一點點菜,就給客人上菜。
單純只是為了好看,實際上并不會讓味道更好。
但馮正明的擺盤,也有他的獨特設計。
會給出菜量的同時,同時保證擺盤后的好看。
完成后出菜,后廚里也會齊聲喊一聲:“走菜。”
這算是一種相互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