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幾位老師傅見蘇老師傅已經點了油爆雙脆。
也都是跟著點幾道傳統經典魯菜。
實際上,推薦指南無論是對酒樓還是餐館,包括很多小吃店的評分。
大多數都是用常見的菜去評判的。
畢竟常見菜是一家店的基礎。
大部份顧客到店里,也不可能盯著一些奇怪的菜品去點,還是以自己平時喜歡吃的一些菜,和酒樓里常見的菜去點。
除非是想去馮正明的店里,可能會對他的一些創新有所期待的。
所以在馮正明滬城西餐館街上的那家正魯興店里。
大部分顧客每次去,可能點的一些菜都會不一樣。
店里總會推出一些有趣的新品吸引顧客。
和其他無論是西餐廳還是中餐館推出的新品不同。
馮正明店里的新品,往往都是經過他和后廚里大家長久研究,也是獲得了大家一致好評后。
再經過他一番步驟的拆解和簡化,最終才會放在菜單上推出給顧客。
因而很多顧客體驗感都會覺得,明明是一道新菜,可上菜的速度并不慢,而且體驗的感覺卻像是已經存在很久的一道老菜。
這是馮正明個人能力上決定,確實讓其他人比不了。
所以就像是馮正明專門開小會,跟評審人員們說的那樣。
像是聚豐德和泰豐樓這樣老字號,不需要做過多的創新,重要的是能堅守住傳統。
傳統手藝和經典魯菜被傳承好了,那么就是聚豐德和泰豐樓最大功績。
聚豐德和泰豐樓確實屬于一種風格。
包括兩家上菜等待時間,實際上也都是相對要久一點。
當然這一點上,倒不能去責怪兩家酒樓。
畢竟兩家的很多手藝,還是遵從傳統魯菜的技法。
沒有馮正明那樣拆解技法步驟的天才,按部就班的來做,確實是要比較緩慢的。
而且聚豐德做菜上也要更加的老派,講究一個要做必須要做到規規矩矩的老樣子。
所以雖然上菜的速度不快,但每一道上桌的菜,基本都遵循著老菜該有的樣子。
如果拿出過去的老菜譜來對照,會發現聚豐德的菜,確實是能夠和老菜譜上描述的樣子完全對的上。
在菜品上桌后,蘇老師傅的臉色自然變得好起來。
對聚豐德新掌勺大師傅的手藝,幾位老師傅也都是比較滿意。
可以說是每道菜都能做的規規矩矩。
你可以說聚豐德缺少聚賓園那種服務品質,和哨的擺盤布置。
你也可以說,聚豐德沒有匯泉樓的一些獨創的特色。
但你真是不能說,聚豐德的菜做的不對、不好。
樓下先坐上的那一組評審人員已經差不多吃完。
他們付賬走出聚豐德,到外面也是和馮正明碰了一下頭。
馮正明微笑直白就問:“怎么樣”
眾人面面相覷,還是帶隊的組長先開口回答。
“聚豐德的老手藝確實沒話說,每道菜都做的有一種,我在菜譜上看到的描述才有的樣子,味道也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