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廚師協會都在思索,應該要怎么讓馮正明去當地做推薦指南時。
馮正明已經和妻子羅晴帶著女兒回到了滬城。
和其他各地廚師協會希望他去不同,滬城廚師協會和餐飲界對馮正明回到滬城反應有些冷漠。
似乎還在為馮正明把滬城本幫菜老酒樓的評級降低有些怨氣。
而且馮正明回到滬城也沒有去向廚師協會和餐飲界解釋。
他和妻子帶女兒回到滬城,先把自己滬城的四家店都巡視一遍。
這段時間,四家店也是都有了一些變化。
孫海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店里一切的事情都自己扛下來。
他現在懂得要如何協調店里的人員,能夠和店里的人打成一片,同時又能夠保持住自己店長和掌勺主廚的權威。
很多的活已經不再是孫海一個人去干,后廚會有人主動去干很多活。
對這份變化馮正明非常滿意。
這是一個好的主廚應該要能做到的。
主廚之所以是主廚,不只是自己的手藝夠好。
更重要的是,能夠協調好后廚里人員。
要能讓后廚的人協助自己把每道菜做好。
很多時候,主廚開創出一些新菜,是否能夠在店里推出,關鍵也在于后廚里其他人是否能夠配合好。
有好的人員配合,那么任何一道新菜都可以很快的在店里推廣。
這也是為何一些烹飪大賽上的菜,很多時候無法在店里去做。
正是因為比賽中的菜,當在后廚去做的時候,在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如果后廚人員配合不到位,根本沒辦法大批量去做。
這些也是馮正明從師父那,在當初燕喜樓后廚里學到的。
當初燕喜樓后廚里,師父是主廚,但實際上后廚班底相當的龐大。
最多的時候會有著上百人在后廚,才能保證后廚出菜的效率和品控。
這些年,馮正明一直都在有意培養自己的班底。
不過他不是要讓后廚里的人,只懂得一味配合自己。
而是培養后廚里每個人更強的綜合能力。
這樣就像是如今滬城和齊魯各地分店,那些店長掌勺主廚,他們可以獨當一面,把各家分店都經營的非常好。
可如果馮正明需要,他們隨時都能聚集到馮正明的身邊。
然后也能和他一起組建起一套非常利害的后廚班底。
這才是多年來馮正明真正要培養出的人員。
散出去都會是獨當一面真正優秀的廚師,無論是放在任何一家店后廚里,他們都會是那種支撐起一家店的大廚。
如果他們一起聚在馮正明的身邊,可以和馮正明一起組建起實力很強的班底。
這一套廚師班底,完全能夠承接一切的宴席。
和孫海一樣有進步的還有孫德才。
他這段時間的成長也很快,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青澀的小青年。
現在孫德才基本功被訓練的更加扎實,已經是可以獨立上灶。
經典魯菜在孫德才的手上都可以被他輕松拿捏。
當然孫德才還欠缺一點點靈性,調口上稍微偏保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