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爺爺:“正明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讓中華烹飪有了自己的一些標準,可以讓國內餐飲界也跟著他進行一番改變。”
曹志國:“不錯,以前各地亂七八糟的小館子太多,好多小年輕學了幾天就去開始做菜,把我們廚師的名聲都給搞壞了。”
停頓一下,曹志國頗有些義憤填膺:“尤其是一些明明能做好的廚師,結果為了省時省力非不好好去做,更是讓好多人都覺得我們中餐就是不如西餐。”
司徒爺爺:“學中餐太辛苦,做中餐更辛苦,要想做好,像是你們和正明,那都是用汗水一步一步拼出來的。”
聽了司徒爺爺這話,讓曹志國都有些感動。
不是真正干了廚行的人,不是辛辛苦苦想要把菜做好的廚師。
可能無法感受到司徒爺爺這話帶來的觸動。
曹志國這一次去到滬城,名義上幫馮正明的餐廳去兜底。
他也是去了之后才明白,自己小師弟究竟是多么努力的一個人。
小師弟真的把每道菜都認真的做透。
不是做好,是做透。
馮正明不只是自己要能做好一道菜,是要自己能做好的同時,還要把全部的步驟拆解開,然后一步一步分到后廚里每個人的手上去做。
這么一來,他本人不在后廚的時候,只要后廚里有一個人主導。
比如曹志國去餐廳接手的十天時間里。
他真的可以一聲令下,后廚每個人各司其職把每道菜的每一步做好。
雖然馮正明不在后廚的時候,對那些滬城的老饕而言,缺少了馮正明在后廚帶給他們的一點點創造性的趣味感。
可是因為馮正明拆解了每道菜的每一個步驟,所以他不在后廚里,后廚依然能順利做出他的菜,至少有七到八成的相似。
這看似很簡單,可實際上這需要馮正明自己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他要把一道菜做透,清楚知道每一個步驟的關鍵。
要知道為什么要經過那樣一個環節
每個步驟會給菜品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因為他做透了每一道菜,才能把每一道菜拆解后,教給后廚的每個人。
這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
甚至可以說是絞盡了多少腦汁
至少曹志國覺得,自己恐怕是做不到小師弟那樣。
可是在某些完全不懂行的人眼里,一切就像是非常簡單。
不就是炒菜、燒菜嗎
很多人甚至覺得,中餐要想好吃,只要是敢下料就行。
敢下料
如果是一般的廚師可能是,只要是有膽子就行。
可對馮正明他們來說,敢不敢下料,那是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
就像是很多年輕廚師,可能在調味的時候完全是憑借自己的一點點小聰明,根本不會自己去嘗一嘗味道。
結果出來之后,往往會相同一個菜,味道可能會有可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