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帶女兒一起來的好處很快體現出來。
有小女孩在場,無論是馮正明,還是酒樓里的李老師傅和掌勺大師傅都會相對輕松。
大家坐在一起,就仿佛是在拉家常一樣的聊著。
看似實際上是聊著每道菜的具體改進意見。
可是馮正明不會有那種說教的意思,李老師傅和酒樓的掌勺大師傅也都表現比較輕松。
談論起一些菜的起源,李老師傅還會專門說點小故事,作為一種小小調劑。
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覺得更加的舒服和自然。
“其實,很多的本幫菜都是外地傳進來的菜,又經過了本幫菜曾經的廚師們加以改進出來的。”
李老師傅指著面前的扣三絲。
“這道扣三絲,最早也不是本幫菜的,要說最早流傳于什么地方,可能誰也說不清楚,總之無論是淮揚菜、蘇幫、杭幫,包括是徽菜里,都有過這道菜的。
但真正讓這道菜出彩的,還是曾經的一位本幫菜大師,他專門對這道菜做了一些改進。”
馮暖悠坐在爸爸懷里,像是個乖乖聽故事的小姑娘,眼前這個老爺爺的故事讓她充滿了好奇。
李老師傅眼見坐在馮正明懷里女兒,顯得是那樣乖巧喜歡聽故事。
自然出于老人對孩子的喜愛,李老師傅也說的更加高興。
“本幫菜那位大廚,對這道菜的改進,首先就是刀功上的改進,從之前的豆芽絲,給直接升級到了本幫菜扣三絲的這種牛毛絲。”
馮暖悠扭頭看向爸爸:“豆芽,絲,是,什么,樣呀”
馮正明微笑給女兒解釋:“豆芽絲呢,就是和豆芽一樣粗的,你想想爸爸是不是給你炒過銀芽吃”
馮暖悠歪著小腦袋很認真地進行了一番思考。
很快小姑娘想到了:“哦哦,豆芽,粗粗,比,這個,粗。”
李老師傅微微一笑,繼續往下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本幫菜那位大廚,把過去比較矮粗的扣三絲,改進成了這種修長的形狀。
這樣可以讓客人吃到最后,上這道扣三絲的時候,不會覺得這道菜很多。
也就不會讓這道菜會被剩下,而是可以成為最后清口的小菜被吃完。”
馮正明微笑:“李師叔說的真好,本幫菜昔日的大師們也都是博采各家之長,才有了如今的本幫菜。”
李老師傅:“是啊,本幫菜受到太多不同菜系的影響,像是甜受到蘇幫菜的影響,制湯的方面,也有淮揚菜和魯菜的影響。
當然還有我們本幫菜中的干燒、紅扒等技法,也都算是受到魯菜影響。
更重要的是一些,像是炸豬排、紅酒燴燒的菜式,還受到一些西餐影響。”
馮正明:“這正是滬城這座城市的特色,包容萬象,海納百川。”
說了這話后,馮正明緊接著便笑著話鋒一轉。
“只可惜,現在的滬城不再有昔日的那份氣度。”
聽到馮正明這話,李老師傅和在場的酒樓掌勺大師傅都有些尷尬。
兩人都是滬城本地人,尤其是掌勺大師傅更是出生在滬城。
所以他還是很清楚滬城一些本地人不該有的對外地人的歧視。
可以說很多時候,因為這份歧視心態的存在,也才會導致滬城在很多方面被動。
就好像是,明明滬城如今餐飲大部分是依靠外地菜系。
可本幫菜的廚師們,還會想要保留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態。
這又怎么會讓外地來的廚師們甘愿讓你高一頭
尤其像是馮正明這樣,他是正兒八經憑本事拿下的全國烹飪大賽的狀元,你本幫菜的廚師誰有資格壓著他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