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于冒絞刑的危險。
事實上,他之所以打凱德的主意,原因有三點。
比如芯片,比如各種高科技電子設備,比如高精尖的機械設備和加工設備等等。
而且他跟淡馬錫控股利益糾葛很深,雙方有香火情,相對比較好談一些。
第二,只有龐大的凱德集團,才能收購越來越龐大的泰華地產。
現在剛過完2003年,凱德雖然發行了第一支凱德商用信托,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凱德集團負債率過高的大背景。
有人要問了,這些大企業是不是傻
都被人當韭菜割了,還不抓緊跑路
他們還真不傻,只是比較貪。
原本他打算直接把泰華地產轉移出去。
“徐總,想要提高成功率,其實很簡單。只要把凱德集團留在新加坡就夠了。”
并且逐步放寬對reits的監管,給reits的運作加大了操作空間。
專門用來諷刺三哥讓全世界投資者不齒的行徑。
徐良笑了笑,傅繼勛確實是個明白人。
成立之初凱德集團業務運作并不順利,當時的凱德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投資業務。
熱搜都上不了。
凱德的想法就是,通過發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從證券市場募資,用募集來的錢把凱德旗下的重資產產權買過去,從而降低自己的負債。
實現輕資產運營的戰略目標。
由于三哥的這種惡劣行為,歐美等國家特意為其創造了一個專門的術語,稱之為“稅收恐怖主義“。
所以,投資發電廠的安然,投資鋼鐵廠的浦項制鐵,投資電信的沃達豐,損失非常慘重。
2002年,頒布集合投資準則,細化對reits的監管。
“您放心,我會的。”
資本倫里馬老爺子寫的很準確。
只要不是一棒子打死,讓這些企業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就可以不斷的割韭菜。
一一一二五三二一七五六
有了利益交換,淡馬錫控股賣掉凱德集團的可能性就大了不少。
“為什么”
小妾生子太普通了。
畢竟,凱德集團在新加坡房地產市場里也只是巨頭之一,在它上面還有城市發展有限公司、遠東集團、新加坡航空地產和新利基地產有限公司。
“五成還是太少了。”
當然,真正讓凱德發展起來的還是龐大的華夏地產市場。
新加坡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予reits大量優惠,包括避免雙重征稅、允許公積金投資reits、國內外個人投資者持有reits獲取的分紅免稅等措施。
眾所周知,信托具備法人性質,可以跟公司一樣,在證券市場上市。
只可惜凱德集團當時似乎并沒有料到由于新加坡制度不完善、公眾對reits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公司第一只reits凱德商用信托未能發行成功。
結果人家吃飽喝足小臉一抹,回頭就把全部華夏互聯網企業全給禁了,市場留給自己人。
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也出手。
“徐總,您是鴻蒙的創始人,淡馬錫是鴻蒙的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