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也在積極布局金融行業,而操盤的就是少帥魯偉定。
在其領導下,1995年通聯資本前身鵬城通聯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這家公司也成了類似德隆友聯戰略的金融旗艦。
在它的旗下有1996年成立的萬向租賃。
有1999年成立的萬向期貨。
更有2000年成立的vc機構萬向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同樣在2002年,萬向出資12億元投資民生人壽,此后又進一步控股民生人壽。
2004年,萬向參股浙商銀行。
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收購和重組,萬向在金融上布局越來越大。
比起金融和汽車行業,萬向很少為人所知的就是在農業上的投資。
自稱有“農民情結”的魯冠秋,一直很青睞農業產業。
上世紀70年代,他想在每個村辦一個企業,結果失敗了。
80年代,搞立體農業,辦農場,又失敗了。
90年代搞創匯農業,還是沒成。
對此,他的總結是做任何事不能脫離環境,自己還要有這個能力。
2000年后,羽翼豐滿的萬向開始采取收購兼并的方式,將資本投入到一家優質的企業,并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將其培養成為上市公司。
農業領域,第一家被萬向選中培養的就是華冠科技。
2000年6月,萬向集團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出資5225萬元,從黑龍江華富集團手中受讓華冠科技2375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02年9月,該企業在上交所掛牌交易,萬向的投資實現增值。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萬向的投資策略。
在資本市場,萬向被戲稱為二股東。
原因是,對看好的公司,他會先收購一定的股份成為對方的第二股東。
然后也不插手管理,也不瞎比比。
時間一久,大家都把他當成一個人畜無害,歲月靜好的冤大頭二股東。
就在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機會來臨的時候。
萬向會迅速出手,直擊要害。
在大股東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拿到控股權,然后掌控公司。
中色股份、浙省工商信托、航民股份、藍寶信息和浙省德清的兔寶寶公司,無一不是如此。
如果沒有徐良的亂入,華冠科技也會被萬向吃下,成為日后的萬向德農。
說實話,比起那些揮舞著鈔票,或者自持關系的收購者,徐良還是更敬畏萬向這樣的老硬幣。
因為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爆發。
“萬向打算出多少錢”徐良問道。
華冠科技是做玉米深加工的,雖然豐收農業也有同樣的業務,而且規模更大。
但他不打算讓豐收農業并購華冠科技。
原因很簡單。
跟一個個股東談判收購太耗費時間,整合起來也需要精力。
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如直接投資建廠。
“解除湘火炬和華冠科技的相互擔保,華冠科技持有的黑龍江種業和赤峰種業的所有股權全部出售給德隆。
在這個背景下,萬向愿意以6000萬收購德隆持有的華冠科技股權。”魯冠秋微笑道。